醫療常識★蚊蟲愛叮6旬婦 檢查發現淋巴癌作祟

【台灣新生報記者張淑珠報導】

蚊蟲愛叮6旬婦 檢查發現淋巴癌作祟
進入夏季,蚊蟲開始活躍,台中一名六十多歲婦人幾個月來飽受蚊蟲叮咬之苦,使用過許多內服或外敷的藥物,始終無法改善,輾轉到台中榮總皮膚科就醫,居然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也就是淋巴癌作祟。經皮膚科和血液腫瘤科同時治療,病情才獲得改善。

台中榮總皮膚科總醫師翁毓菁指出,這名六十多歲婦人平常沒有什麼病痛,幾個月前,臉上四肢被蚊蟲叮咬,產生許多奇癢無比的丘疹(見右圖),嚴重的地方甚至產生大水泡。臨床醫師一開始給予治療蚊蟲叮咬的藥物,因治療效果不佳,還接受三次皮膚切片化驗,結果都是嚴重蚊蟲叮咬反應。

輾轉到中榮,追蹤患者抽血報告,發現白血球逐漸升高,經血液腫瘤科醫師作骨髓穿刺檢查,居然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作祟。皮膚科主任沈瑞隆指出,這種淋巴癌造成的嚴重蚊蟲叮咬反應,是因為淋巴癌造成免疫系統紊亂所引起。最常發生在蚊蟲肆虐的夏天,以六十多歲中老年人居多,患者被蚊蟲叮咬多在四肢臉部沒有衣服覆蓋的外露部位,產生劇癢丘疹水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患者發病到死亡通常約六到八年,需使用高劑量的口服類固醇,並且治療本身的淋巴癌,才有辦法控制病情;跟一般的蚊蟲叮咬只要給予適當的治療,通常只要幾天就會改善相當不一樣。

沈瑞隆主任呼籲民眾,皮膚是人體健康的一面鏡子,如果皮膚有不明斑塊,或是皮膚疾病久治不癒,應尋找有經驗的皮膚專科醫師進一步診察,以免延誤病情。
 
本文出處: 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2&CID=275215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記者 邱奕懿/台北 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表示,為感謝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號召全臺會員,投入政府成立的社區篩檢站,貢獻專業,共同抗疫,目前已有320位醫師願意參與。今天特別邀請該學會理事長陳穆寬醫師及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慶明醫師蒞臨記者會,鼓勵醫界一起響應,共同抗疫。 指...

閱讀詳情 »

繼昨天新增333例確診案例後,今天(18日)再增245例,其中240例為本土(112例男與128例女)、5例境外移入 ; 此外,本次還有兩名確診者死亡,目前累計死亡個案共14例;記者會上指揮官陳時中公開感謝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號召百位醫生投入快篩站服務,而眼見疫情越來越嚴峻,教育部也同時宣布明...

閱讀詳情 »

【記者 舒遠/金門 報導】 台灣疫情延燒迅速讓離島金門也加緊備戰。楊鎮浯縣長今天上午宣布,5月18日起暫停全縣公祭活動,同時向中央「喊話」籲請同意金門縣自對岸取得國際認可的合法疫苗。他強調,任何政治因素都比不上鄉親生命重要。 由於疫苗CDC已在5月15日宣布停止自費施打,將現有疫苗全數保留給一線醫...

閱讀詳情 »

【記者 尤華恩/台南 報導】台灣本土病例連日激增,台南市長黃偉哲今(18)日主持COVID-19一級指揮中心第39次會議,並指示相關局處盡速整備好醫療、篩檢、檢疫場所等量能,以應付隨時可能擴大的疫情。黃偉哲呼籲,原本預計要在近期進行的非急迫性手術,例如醫美或人工關節等,已經協調醫療院所暫緩,並將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