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蜂蜜排毒減肥 三天內見效!!!

蜂蜜排毒減肥 三天內見效!!!
蜂蜜被稱為“女人聖品”,減肥美容雙功效,促進腸胃蠕動,有效排走毒素,改善便秘。

韓國第一美女金喜善在進入演藝界前,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胖妹”。其實她的食量並不大,但喜歡吃甜食的她,就是戒不了甜品的誘惑,是朋友介紹的“蜂蜜減肥法”,讓她保持迷人的好身材。

她向大家介紹說,雖然蜂蜜的糖分確實不少,但是它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對於身材變胖、身體不好的人,最適合用蜂蜜來代替正餐。其實方法很簡單,只要用30克的蜂蜜加入一升的水混合,也可以加兩大湯匙的蘋果醋來調味,連續喝個兩三天,就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平均大概會瘦三至四公斤呢。

一、蜂蜜的減肥功效

自古以來,在草藥療效上,蜂蜜是整腸能手。蜂蜜有良好的殺菌效果和解毒效果,它能夠讓體內停留下的廢物排出體外,使全身的新陳代謝功能得到改善,使得那些由於不能很好地消耗而在體內積聚下來的多餘脂肪作為能量而得到燃燒。

蜂蜜蘊含的脂肪酸能促進腸狀的活性蠕動;豐富的維他命及礦物質則具調整腸胃的功能,能排走體內毒素,改善便秘情況;而葡萄糖和果糖成分不會對腸胃造成負擔。蜂蜜的糖分如能從胃運送到血液中,就能變成能量,很快地消除疲勞。由於血糖值的上升,飽腹感得到增加,饑餓感也就隨着消失了。

蜂蜜之所以能減肥,還因為它含的熱量很低,只有同等份量白沙糖的75%。100g蜂蜜含294卡路里,即使一天吃了200g,所吸收的熱量也不過600卡路里,相比平時攝取千二至千五卡路里的正常標準,距離很遠,所以雖是“甜品”,但一樣可達到減肥效果。此外,蜂蜜含有易於吸收的維他命和礦物質,能補充維他命B、C、鉀、鈣等,不會破壞身體營養均衡,是減肥的佳品。

第一天:清空腸胃,排出宿便

材料:蜂蜜、玫瑰花、綠茶

搭配:清晨起床之後,用2勺蜂蜜搭配200ml溫水調配一杯蜂蜜水作為早餐;午餐用沖泡3分鐘的綠茶來搭配1勺蜂蜜做成蜂蜜綠茶,喝兩杯後再加1勺純蜂蜜;下午茶時間可以飲用2勺純蜂蜜;晚餐用泡製5分鐘的玫瑰花茶加1勺蜂蜜調成蜂蜜玫瑰茶,喝兩杯即可。

效果:第一天堅持蜂蜜清腸的食譜能夠有效排出體內堆積的宿便,一般飲用者在下午或傍晚就會有很強烈的便意,如果你實在覺得饑餓難耐,可以吃1勺蜂蜜緩解。因為完全排空的腸胃會讓人有點輕微頭暈,但吃完蜂蜜之後這種狀況就會逐漸消失。

第二日:深層排毒,收縮腹部

材料:蜂蜜、紅茶、綠茶

搭配:清晨飲用一杯溫熱的蜂蜜綠茶,同樣用沖泡3分鐘的綠茶與1勺蜂蜜調製;午餐則選用沖泡了2分鐘的紅茶水和2勺蜂蜜製成的蜂蜜紅茶2杯作為主食,覺得饑餓的還可以增加1勺純蜂蜜;下午茶則改用純蜂蜜水一杯;晚餐同樣是2杯蜂蜜紅茶加1勺純蜂蜜。

效果:第一天已經排出了體內的宿便,但是腸道粘膜上仍舊會附着很多毒素和垃圾,正是由於宿便被排空,第二天的食譜才能進一步達到深層排毒效果。這一天也許你會覺得肚子總是咕嚕嚕地叫,而且排便次數增多,但排出來的大多數黑褐色的稀便,這就是身體中的惡毒。

 

第三日:稀釋腎毒,加速代謝

材料:蜂蜜、綠茶、薄荷

搭配:清晨用一杯溫熱的純蜂蜜水作為早餐;午餐選用2杯蜂蜜紅茶,再搭配2勺純蜂蜜;下午茶1勺純蜂蜜;晚餐用少許薄荷開水煮3分鐘後,稍微放涼兌上2勺蜂蜜,飲用2杯作為主食;睡前如果覺得饑餓還可以再吃1勺蜂蜜。

效果:第三天你基本已經適應了蜂蜜食譜的調整,腸胃中的毒素也會隨之排乾淨。所以這一天主要是增加排尿次數,讓腎臟和腎小球堆積的毒素排出乾淨。三日蜂蜜減肥餐到這裡就結束了,以三天為週期,每月可以不定時進行1-2次週期排毒。當體重降到理想範圍,可以用每月1次或是一個半月1次來進行鞏固。

以下人群要特別注意不宜食蜜減肥:

1、未滿一歲的嬰兒不宜吃蜂蜜:蜂蜜中會含有肉毒桿菌,可引起嬰幼兒中毒症狀,小於6個月的嬰兒更容易感染此病。中毒症狀常發生於吃完蜂蜜或含有蜂蜜食品後的8~36小時,症狀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慾減退。雖然嬰兒發生肉毒桿菌感染的機率很小,但醫生還是建議:在孩子滿1歲以前,不要給它吃蜂蜜及其製品。

2、糖尿病人不能服用蜂蜜,每百克蜂蜜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約為35克,果糖40克左右,蔗糖約2克,糊精約1克。葡萄糖和果糖均為單糖,進入腸道後無需消化可直接被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蔗糖和糊精略經水解後即可被吸收,因此,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別明顯。從這一點來看,糖尿病人是不能服用蜂蜜的。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不少女性懷孕時長出妊娠紋,婦產科醫師徐金源表示,當肚皮快速膨脹,導致皮膚真皮層纖維蛋白斷裂,就會產生妊娠紋,一般多出現在懷孕6、7個月之後,生產前更明顯。而懷孕體重增加過多、懷雙胞胎或多胞胎等,都會讓妊娠紋大增。 攝取維生素C及E、擦適合護膚油 幫助減少妊娠紋 徐金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80歲邱女士日前因昏迷被送往台南市立醫院急診,家屬表示患者兩天前突然無法言語、食慾不佳、人越來越虛弱,甚至站不住;經詳細診察與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腦室內出血及水腦症。該院神經外科鄭憲宗醫師透過暫時性腦室外引流與腦室腹腔引流手術治療,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已出院回家休養。 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9歲小家有次體育課後被發現意識不清地躺在操場上,在同學攙扶下才勉強用右腳支撐走回教室,送醫被診斷為動脈血管病變引起的缺血性腦中風,在治療及復健後,已可在輔具使用下自行行走。 65%留下永久動作障礙 成大醫院小兒部余文豪醫師指出,每年每10萬兒童約有2~13例的兒童罹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快樂」兒童節剛過,兒童真的快樂嗎?根據一篇2017年1月發表於《兒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約有5%的兒童青少年罹患憂鬱症,其中有學習、行為、焦慮和注意力疾患,或處於壓力、經歷失落或有家族憂鬱症病史的兒童,有較高的罹患風險;而有從事中度或劇烈運動的兒童較不易出現憂鬱症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