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運用米其林肯定法 提升餐廳食安自覺

運用米其林肯定法 提升餐廳食安自覺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在過去,食安事件層出不窮。台灣地區婦幼衛生中心董事長、婦產科醫師陳宏銘日前在台北東南扶輪社、台北市文湖扶輪社所舉辦的「食品安全論壇」中建議,若想要提升、改善食安問題,可以以嚴格、有公信力的方式,採取類似米其林餐廳認證,以正面、肯定的作法,鼓勵業者競相爭取、模仿,且經常不定期檢驗,如果業者不符合標準,就撤下認證,這種方式或許比一再處罰、對違規業者抓不勝抓,更能有效提升食品安全。

多肯定有良心業者 更能提升食安成效
陳宏銘董事長指出,扶輪社以崇尚倫理道德、培養正確及利他價值觀、提倡社會公益、正義為宗旨,對於食安問題,更是重視。而食安問題防不勝防,常讓人無所適從。餐廳、速食館、攤販管理面向很廣泛,從煮菜鍋、所使用的油、味精、香精,小至塑膠袋、容器、筷子衛生,或者煮食物人員是否有C肝等傳染病,都可能造成問題。這些問題防不勝防,管大就不容易管小,常顧此失彼,因此要多提倡「道德」,鼓勵業者以善良之心提供食物,如果使用正面、肯定的作法,或許比強調處罰、法律制約規範更為有效。

資訊充分揭露 民眾才能做判斷
在「食品安全論壇」當中,長庚醫院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助理教授林中英博士都認為,在食安層面,食品標示非常重要,包含添加物、基改食物等資訊,都要充分揭露,民眾選擇時,才有評斷標準。

對於食安問題 可能還需要修法
政大法學系副教授許恆達指出,由於食安受害證據舉證有其難度,因此法界新一輩傾向以行政法食安法進行裁處,若要以刑法作裁處標準,就要修法,因為光以維護健康與否作為裁處標準並不夠,必須修法,民眾、業者、法界才能有共同遵循標準。

台北市文湖扶輪社社長錢鍾宏表示,台北市文湖扶輪社、台北東南扶輪社,長時間一直關注食安問題,後續還會舉辦多場講座、論壇,希望可以凝聚民眾、法界共識,以提升食安層級,讓民眾在食安方面更有保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01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隨著疫情不斷演變,除了防疫政策須滾動式調整,民眾更關心的是治療藥物以及疫苗進展。「雖然台灣確診案例不多,但是全世界病人都需要治療」,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19日於記者會分享目前抗病毒藥物與疫苗的進展,對於如何提供適切治療,除類固醇外仍未有一致且可信之科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今年氣候屢創高溫,台灣已成紅通通的「烤番薯」,除了要預防中暑外,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者,若發生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症狀,可能是心臟病徵兆,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自身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癌症患者在療過程中,不僅得承受疾病帶來的病痛,對於心靈也是一大折磨,尤其面對疾病的治療方針,許多病患也會尋求專業的「第二意見」,但從不同醫師獲得的資訊多少有些落差,就可能對於療程大打折扣。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李以荍醫師表示,為解決癌患疑慮,馬偕醫院提供中西醫師整合醫療組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聽力是幫助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關鍵,根據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每千人中3至4人為聽損兒,但其實先天性聽損孩子若能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滿6個月前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就可達到接近正常語言及身心發展。國民健康署表示,自101年起也全面補助本國籍3個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