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談新冠肺炎藥物與疫苗 台大教授:尚未有治療準則

談新冠肺炎藥物與疫苗 台大教授:尚未有治療準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隨著疫情不斷演變,除了防疫政策須滾動式調整,民眾更關心的是治療藥物以及疫苗進展。「雖然台灣確診案例不多,但是全世界病人都需要治療」,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19日於記者會分享目前抗病毒藥物與疫苗的進展,對於如何提供適切治療,除類固醇外仍未有一致且可信之科學建議。

抗病毒藥物實證不足 類固醇較有效

新冠病毒的藥物療效研究需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源,研究中的人數也必須達到標準,才能取得可信之療效報告。陳秀熙說,面對疫情快速發展,目前藥物治療仍未有一致且明確之實證。英國醫學雜誌(BMJ)近日整合相關藥物共23個臨床隨機分派研究進行療性評估,結果顯示僅類固醇治療相較於標準療法可顯著降低22%死亡率以及降低26%呼吸器使用。

英國建議瑞德西韋用於重症 奎寧效果不佳

大家較為熟悉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在中國的研究因參與患者人數不足,影響療效正確評估;另一多國研究目前僅發佈期中成果報告,尚未有結論公佈。英國醫學雜誌綜合此兩個臨床試驗證據,建議對於嚴重肺炎患者可考慮以瑞德西韋進行治療。另外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無顯著效果,且副作用較高。此研究雖綜合目前全球之臨床試驗結果,但對於治療準則仍未有共識。

俄國疫苗未經第三期試驗 風險較高

而另一個關注的焦點新冠肺炎疫苗,雖然中國及俄國已宣布上市,但陳秀熙指出,兩者皆未經過第三期的人體試驗,風險很高。疫苗目的在以安全方式使人體對病毒產生中和抗體,「中和抗體一出現,代表就有免疫力。」他說,由於疫苗施打對象為健康族群,因此安全性及有效性為關鍵,必須先通過動物實驗,才能進入總共三期的人體試驗。即使上市運用於廣大群眾後,也尚須繼續追蹤是否發生副作用或不良反應,為第四期臨床試驗。

在時間與疫情的壓力下,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將一、二期合併加速進行,目前全世界有8個疫苗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其中德國與美國共同研發的疫苗,在21天後抗體反應與確診者相仿,而多數副作用在7天內都會緩解。陳秀熙期待台灣在疫苗開發也能迎頭趕上,不僅能夠幫助國人,也能幫助其他國家。

【延伸閱讀】

健保給付多線標靶藥物 延長晚期肝癌存活期

胰臟癌治療露曙光 二線新藥健保全額給付

以為心肌梗塞…六旬翁胸悶、暈眩掛急診 靠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治心房顫動

高血壓導管手術一小時 降壓成效一輩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1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長期食用黑芝麻可以讓頭髮變黑」,許多白髮困擾的人都聽過或是嘗試過這個偏方,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黑芝麻屬於高鈣堅果,也含有豐富的鐵及鋅、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功能,可說好處多多,但能否讓頭髮由白轉黑,則仍須進一步臨床研究。 至於最近幾年相當夯的芝麻素(Sesami...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前先日子發生兒童帶著全身的傷半夜在外裸著半身奔跑,引起民眾、網友一致撻伐,無論是法律或是社會觀感都完全不能接受父母以「管教」為名的長期體罰和施虐;但回到日常親子管教,我們又經常聽到「不打學不乖」、「小孩做錯事就是要處罰」等,到底小孩該不該打呢?9成成年人童年有被體罰經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氣喘一旦急性發作時,患者會出現咳嗽、呼吸困難、喘鳴聲、胸悶等症狀,尤其當天氣變化加劇時,更容易埋下誘發的危險因子。南投醫院胸腔科施志宏主任指出,氣喘成因多與遺傳、環境因子有關,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疾病,患者若未按時服用吸入型藥物,也可能促使病情惡化,嚴重時恐得插管治療,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