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重獲新生! 肺移植患者終於看見陽光

重獲新生! 肺移植患者終於看見陽光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從2013年開始即臥病在床的吳先生,是一位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因呼吸衰竭,只好接受氣切手術,依賴呼吸器維持生命。吳太太說,先生生病前,菸齡長達40年,而且每日抽1包半的香煙,後來發現罹患肺氣腫才決定氣切,但從此之後,就再也沒離開過醫院,整整兩年都待在病房裡。直到車禍腦死病患捐出肺臟,醫師才替先生進行右肺單肺移植手術。

收治病例的北榮外科部胸腔外科許瀚水醫師說,吳先生等待器官移植已有兩年了,直到今年的4月才等到健康的肺臟進行移植手術,好消息是,術後不到一個月,吳先生就脫離呼吸器了,術後32天已順利出院,不需使用助行器外,迄今也無任何感染或排斥現象。

吳先生術後在病房內度過60歲生日,北榮團隊還特地準備蛋糕,慶祝吳先生在60歲這年重生。許瀚水醫師回憶,出院時,吳先生家人怕夏天氣溫高,要吳先生快快上車,沒想到,兩年沒見到陽光的吳先生,竟不願上車,想要重新體驗被陽光包圍的滋味,希望能多待在陽光下一回。吳太太也說,當時,看到先生重獲新生,還可自己站起來,感動得難以言喻。

許瀚水醫師說,臨床上,肺臟器官移植案例數較少,主要原因是捐贈者與受贈者的肺臟大小不能差太多、移植後存活率低,且許多愛心捐贈者的肺臟多數因感染而不能使用;除此之外,法律層面也是相當大的阻因,心臟、肝臟等器官移植手術,只要通過院內專業評估,即進行可手術,唯獨肝臟卻須經過衛福部任許後才可手術,因此,許多原本可救治的病患,敵不過時間,錯過治療機會。

許瀚水醫師說,末期慢性肺病患者,長期臥床且使用呼吸器者不在少數,這類的患者照護不易,困難之處在於肺部易感染、病人長期依賴呼吸器造成呼吸肌無力,即使是術後也難脫離呼吸器,且因長期臥床,下肢、膝關節無力導致復健困難、消化不佳,藥品吸收程度有限,種種原因都是照護之難處。因此,肺臟移植手術又比其他器官移植手術來得困難。

肺氣腫、纖維化、支氣管擴張症、源發性洞末高壓症等末期肺病患者(非癌症病人),皆可經醫師評估後以移植手術重獲新生。根據健保署統計,目前國內等待肺臟移植人數有22人,台灣肺臟移植3個月存活率約百分之67,1年存活率則有百分之57,而5年存活率則降至百分之37。

而關於移植,單肺或雙肺是否影響手術結果,許瀚水醫師解釋,目前有部分專家認為雙肺移植能提高存活率與肺功能,但有些報告則顯示,部分病患,如肺氣腫或纖維化的患病,不論採單肺或雙肺移植,並無明顯差異。醫師進一步說明,一般來說,單肺移植多執行於無嚴重肺部感染之病患,好處是手術時間較短,併發症少。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822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6)日菲律賓再公布由我國入境,共有6位該國民眾檢出新冠病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接獲資訊,立刻匡列在台接觸者,共有133人當中79人需要篩檢,接觸者目前都沒有出現疑似症狀;由於單日確診6位人數不少,指揮中心懷疑,菲律賓機場入境篩檢,可能有疑慮,將會持續溝通。 6...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台灣「糖尿病時鐘」越走越快!最新資料顯示,每年新增16萬名糖尿病患者,平均每3分鐘就新增1人確診,平均每2位糖尿病患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 除了高齡化之外,糖尿病年輕化也成為趨勢,近年20至40歲年輕族群確診糖尿病的比率也快速上升,與生活作息不正常、偏好甜食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再傳新冠移入,台灣患者突破500例!今(1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由菲律賓入境30歲該國民眾(第500例),機場採檢確診,目前沒有症狀,在醫院隔離治療中。另外,面對國際新冠疫情演變,指揮中心決定將馬紹爾群島因無確診病例,納入低感染風險國家;而緬甸疫情快速上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1年4季都很潮溼,不論春天梅雨季、夏天颱風來襲、午後雷陣雨,或秋冬鋒面開始來襲,特別是上班族必須長時間穿鞋,如果不小心淋溼,就像把腳一直泡在水裡一樣,灰指甲或香港腳的發生機會就大幅上升。衛福部食藥署今(16)日特別藉由記者會,提到藥房購買抗黴菌藥物時,常見的NG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