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食慾不振且頭昏腦脹 恐是暑濕上身

食慾不振且頭昏腦脹 恐是暑濕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正逢春夏交際時節,天氣不穩定,臨床上,因食慾不振、腹部悶脹甚至頭昏腦脹的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思帆指出,主要是因暑日濕氣侵犯人體的表現,多好發在脾胃消化功能較差的患者身上。

目前醫學解釋食慾不振、腹部悶脹又被歸類為急性胃腸炎,透過藥物或輸液補充等就能有效紓緩;陳思帆說,以傳統中醫來看,脾胃消化功能不好的患者,體內氣機原本就不順,導致外濕引動內濕,就容易出現頭暈、腦脹、四肢肌肉沉重等症狀。

醫師陳思帆進一步說明,若屬症狀輕微者,則可煮食綠豆、紅豆湯等,利用食療方式紓緩症狀,另外,也可採以按摩穴位達到自我保健,像是頭部的太陽穴、手部合谷穴或是下肢陰陵泉等,按壓3至5分鐘,若是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則可按壓內關穴,幫助紓緩症狀。

平時除了應選擇穿著透氣的衣料,進出冷氣房也應保持頭身乾爽,飲食上,也應盡量減少冰涼等食物,降低濕氣進入體內,導致阻滯於腸胃;陳思帆提醒,保持良好作息,且配合運動就能遠離症狀纏身,但若症狀持續嚴重,則建議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15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5歲賴先生任職電視台攝影記者,去年底出現步態不穩、肢體無力等症狀,更多次開車不慎撞到路樹,因驚覺恐不對勁,赴醫檢查果然確診為原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一度評估僅剩1年壽命,所幸醫療團隊開刀切除腦瘤,搭配術後積極復健,奇蹟於半年內恢復行走能力,順利重返工作崗位延續職涯。原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新冠疫情影響,兒童在家期間受到嚴重影響,不僅戶外活動時間、社交活動受到嚴重限制,還可能會增加兒童不可逆轉的眼睛併發症或失明的風險。根據研究表明,香港兒童近視病例的增加可能與戶外活動時間大幅減少,以及在疫情期間大量增加使用螢幕時間有關。眼睛近視問題 影像模...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醫院常見消毒傷口與手部消毒液傳出不合格!今(13)日衛福部食藥署公告,「克菌寧潔淨液 0.5%」因安定性試驗發現,在接近效期前,主成分偏離原核准規格,廠商主動通報回收,因使用量大,評估不合格產品可能醫院剩餘不多。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克菌寧潔淨液 0.5%」...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北榮總「醫療人工智慧發展中心」(AI中心)昨(12)日揭牌啟用,正式宣告全面推動醫療人工智慧的研發與應用。院長許惠恒院長表示,智慧醫療是台北榮總發展藍圖的主軸,即使在艱困防疫期間,也要加快腳步不能慢下來。 台北榮總表示,AI中心成立,不僅可強化各醫療部科在AI上的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