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養肝回復法,保肝這樣吃!「柔肝養血」湯飲、食膳,快收好!

養肝回復法,保肝這樣吃!「柔肝養血」湯飲 食膳,快收好!

▎養肝回復法,保肝這樣吃!

因垂直感染而罹患A型肝炎的家敏,長期消化不良,而且面色暗沉、蠟黃,究其原因,一為肝氣鬱結,毒素難排,一為心理作用,惡性循環下凸顯症狀。

就中醫角度來看,肝炎起於「疏泄」不暢,加上飲食無度、濕熱內生,損脾傷肝,造成肝膽脾胃不和,才致生肝發炎。其實,只要好好調整飲食,控制情緒和作息,即能強身健體。

避免增加肝臟排毒負擔,建議採少量多餐方式,切勿「吃到飽」,留意營養均衡,攝取奶蛋魚等蛋白質食物,可增加肝臟中的酶的活性,進而修復肝細胞,提供再生的能量。

藉由以下湯飲、食膳等「柔肝養血」,正是保肝關鍵!

01 清肝茶
【食  材】
廣鬱金(薑黃塊根)十克、炙甘草五克、綠茶兩克、蜂蜜二十五克。
【做  法】
廣鬱金、炙甘草和綠茶放入陶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沸後再煮十分鐘,起鍋前加入蜂蜜調味,即成。
【功  效】廣鬱金、炙甘和蜂蜜可清熱解毒,消解肝火。

02 蜂蜜虎杖根
【食  材】
虎杖根五百克,北五味子二百五十克,蜂蜜適量。
【做  法】
將虎杖、五味子洗淨,用陶鍋加水浸泡約一小時(食材要泡入水中)。開中火煮沸,然後小火煎半小時,留下湯汁,然後再將湯汁和蜂蜜一起放進陶鍋,以小火煮沸五分鐘。
【功  效】提升肝臟疏泄功能,同時健脾開胃。

03 赤小豆湯
【食  材】
赤小豆六十克,花生仁(帶衣)三十克,紅棗十顆,紅糖兩匙。
【做  法】
赤小豆和帶衣花生仁洗淨後放入鍋中,加入清水,小火慢燉二十分鐘,再放入紅棗,繼續燉煮三十分鐘,待食物煮熟,放涼後即可食用。
【功  效】可解濕毒,消除肝腹水或浮腫。

04 黃瓜粥
【食  材】
黃瓜五十克,粳米一百克。
【做  法】
黃瓜切成小片,與粳米同煮成粥,煮熟後稍作調味便可服用。
【功  效】清熱解毒、瀉火滋陰、祛濕消腫

05 黃連水
【食  材】黃連五克、開水一百毫升、白糖二十克。
【做  法】取黃連五克放到乾淨的容器中,倒入一百毫升開水,再加入二十克白糖,攪拌均勻後分成早、晚兩次服用。
【功  效】針對熱性口臭患者,可清胃熱、瀉胃火。

06 白蘿蔔汁
【食  材】白蘿蔔。
【做  法】取新鮮白蘿蔔,切成絲或片狀後榨汁,之後調入適量開水飲用,每日喝兩回,每回大約一百毫升。
【功  效】白蘿蔔性寒,可治胃熱之症,同時幫助順氣,促進腸胃蠕動。

---本文摘自《肝膽排毒不吃藥:100道保肝壯膽安心食療》一書,博思智庫出版

養肝回復法,保肝這樣吃!「柔肝養血」湯飲 食膳,快收好!

便秘、疲勞、眼睛酸澀、口臭,各種小毛病困擾著你嗎?
小心,肝臟已經發出警訊!
西醫開藥「鎮壓」病痛,中醫食療如何疏通?
中醫碩士精選,100道養肝療方,結合生活案例、中醫理論
超完整肝膽調理指南!


★高血壓、高血脂好擔心?跟著中醫顧好肝,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
★三千白髮好煩惱?養肝,養出烏黑華髮!
★看看鏡子中的自己,皮膚蠟黃斑點多?這樣吃,輕鬆顧肝、白皙透亮!
★暴躁、肚痛、冒痘痘?這樣顧好肝,生理期輕鬆變假期
★肌膚老缺水?養好肝,隨時都美肌,當個自信好女子!
★中午吃飽就想睡?一招擊敗疲憊,活力滿滿,工作衝衝衝!


看遍西醫卻仍是困擾你的毛病,到底是為什麼?
其實,都可能是因為肝不好所引起!

☪ 更多健康療癒法則:

《肝膽排毒不吃藥:100道保肝壯膽安心食療》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2666

 【本文出處。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35歲女性,眼睛出現脹痛、紅腫等現象,甚至視力出現模糊,就醫檢查,發現左眼視力只有0.2,且眼壓過高,確診為虹彩炎性青光眼;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指出,進一步諮詢後,才發現原來是患者因進補補過頭,進而誘發症狀。包括羊肉爐、薑母鴨等,在冬天時都是許多民眾喜歡進補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針對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批評,日前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33項學名藥品沒有執行生體相等性(BE)試驗尚未下架一事,恐有害人體。對此,食藥署澄清,申請變更的藥品都不是主成分,而是不具藥理作用的賦形劑,絕對不會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以及療效不等的情形,請民眾放心,將確認違規後,陸續發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食品藥物管理署12月初前公布33項學名藥品擅自變更處方,必須下架並重新執行生體相等性(BE)試驗,以證明藥效與原廠藥相符;不過,民間監督健保聯盟今日召開記者會揭露,33項藥品至今仍在市場上持續流通,其中高達9成為藥品為PIC/S GMP或GMP品質認證藥廠,「簡直是國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統計,國內30歲以上婦女罹患子宮肌瘤的比例高達20%,40〜50歲婦女發生率更高達30%!今年32歲的黃小姐就因罹患「黏膜下肌瘤」而流產兩次;婦產科醫師提醒,子宮肌瘤除了容易出血外,也可能引起反覆性流產,女性朋友一定要多加小心! 負責診治黃小姐的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