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嘉音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陽光基金會桃竹中心整理6到9月之間的服務資料,發現原本穩定至中心接受復健訓練的燒傷傷友與口腔癌病友,因受室內群聚人數限制的影響,以及擔心染病等因素,而改在居家透過遠端視訊方式,接受治療師的復健指導。在疫情逐步趨緩後,陽光基金會桃竹中心為能創造同儕學習的復健動力,遴選五位保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癌症病人通常尋求西醫的治療,但回溯到古代,中醫針對癌症會如何診斷以及治療呢?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骨傷科主任王健豪表示,西方醫學有微觀的觀念,會利用病理切片、顯微影像等方式來診斷癌症,但中國古代沒有顯微鏡,看不出細胞病變,因此在中醫理論上,只要出現腫塊或硬塊,都認為是「癌」...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第12期疫苗接種第一階段預約到今(20)日中午截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公布最新統計,三款疫苗總共已188萬1516人完成預約,預計在10月22日到10月27日接種。第一階段若無法預約到疫苗的民眾,第二階段也能預約。 「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http...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高雄報導】22歲的小佳(化名)長時間受子宮肌腺症所苦,每個月經期不僅嚴重經痛還伴隨經血過多,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求診時竟哭著求婦產科醫師幫她把子宮拿掉! 醫師考量到她年紀輕輕,未來仍可能有生育計畫,僅先協助施打停經針緩解症狀,然而停經針療程最多持續6個月,療程結束後又開始疼痛,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台灣氣候環境潮濕,室內也較容易長期處於濕度較高的狀態,只要多日下雨,家中的牆壁或木製桌椅等傢俱便容易受潮發霉,因此家家戶戶必備一台「除濕機」,除了可以保持室內乾燥外,也能改善居住品質和保護家人健康。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習慣,常常吃飯速度都要很快,在咀嚼過程可能一個不小心咬到碎骨頭,或是某些飲食習慣,例如:咬冰塊、喜歡啃骨頭或喜愛有嚼勁的食物,也可能有不自覺的牙關緊咬、夜間磨牙等的問題所致,一般隨著年紀增長,牙齒使用時間越長,鈣化的硬組織增加,牙齒產生裂痕機會也會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冠本土與死亡個案沒有新增,境外移入上升4人都是突破性感染,Ct值高於30病毒量低;另統計境外移入突破性感染狀況,施打輝瑞BNT疫苗者人數最多;同時再確認3例感染新冠Delta變異株。 ▲10月15日新冠新確診個案狀況。(圖/中央...

閱讀詳情 »

作者 醫藥記者 梁少珊新冠肺炎疫情,不論高峰或趨緩,民眾待在家的時間,都比疫情出現前還要更長。待在家裡,很多民眾是吃吃喝喝,也有民眾誤以為日日加餐加量,強身還能提升免疫力,結果大吃半年以後,竟然變瘦還出現頭暈、想吐、視力模糊等糖尿病症狀。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洪泊儒表示,糖尿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好消息!本土疫情持續「+0」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4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4例境外移入個案,為3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分...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11期於今(11)日上午10時起開放預約,7月22日前已接種第一劑AZ疫苗的18歲以上、7月30日前接種第一劑的54歲以上市民將可預約第二劑AZ疫苗。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BNT疫苗除22至12歲、18歲以上第9類,也提供45歲以上市民...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