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疫情來勢洶洶,面對網路訊息時刻刷新,如果長期接收帶有負面情緒的大量訊息,其實容易逐漸累積心理的負擔並且產生持續的慢性壓力,釀成失眠、緊張、焦慮,憤怒與憂鬱,進而造成生理症狀,並影響內分泌失調及免疫力下降,除不利抵抗病毒,甚至因出現上述生理症狀,進一步加劇恐慌感。充分睡眠...
閱讀詳情 »趙宛筠
培養孩子正向情緒 幫長大遭遇挫折存老本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的孩子也常常發脾氣或哭鬧嗎,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忽略的孩子的正向情緒,根據《真實的快樂》一書指出,正向情緒是培養出來的,且能幫助我們成長,宛如霓虹燈一樣,能標示一個贏的情境給孩子與父母,不像負面情緒使我們身體資源都集中到打退逼近的威脅,甚至童年累積的正向情緒資源,可能成...
閱讀詳情 »MLB/聯盟擬集中亞利桑那開打 州長喊話:公衛允許就Play Ball
戴上粉紅口罩,水手左投陳偉殷在個人社群粉絲團寫道「能保護我的就是好口罩」。因為傳出有國內有男童不肯戴粉紅色口罩上學,衛福部長陳時中帶頭,帶粉紅色口罩出席記者會,希望掃除性別和顏色對應的刻板印象,台灣各界名人紛紛在社群響應,陳偉殷也發揮自己球場外的影響力,跟上這股熱潮。現在全世界都在等待疫情緩和的那一...
閱讀詳情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 意外撞擊頭部不治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玉山金控科技長陳昇瑋,上月底陪同女兒溜直排輪,意外跌倒,撞到頭部,在開車返家途中,身體不適,突然昏迷,經送醫搶救多日,仍不幸死亡。法醫相驗,發現他頭部外傷,判定為意外身亡。 陳昇瑋年僅44歲,3月29日星期日,他開車載著女兒至北市...
閱讀詳情 »過月不癒傷口小心感染!「清創」是公認傷口處理標準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21歲Ben騎機車「犁田」了,急診醫師說要接受清創。46歲何小姐小腿上有一個數月還不好的傷口,整形外科醫師也說明需要清創。60歲邱先生因為周邊血管疾病導致足部組織壞死,心臟血管外科醫師也說要清創。安南醫院整形外科王冠智醫師表示,目前「清創」已是全世界醫師所公認之傷口處理...
閱讀詳情 »唐氏症寶寶不向命運低頭 苦練水上芭蕾展舞姿
在水中賣力練習舞蹈,看起來就跟一般選手沒有不同,但其實他們是唐氏症寶寶。水上芭蕾需要結合各項技能,包含游泳、體操與芭蕾才能進行表演。事實上,要領導一支先天性疾病的游泳團隊並不簡單,但教練在接觸這群唐氏症寶寶後,對於生命與運動本身,都產生了不同想法。義大利水上芭蕾教練薩賓娜說:「當我看見他們在水中,腦...
閱讀詳情 »全球職棒首戰!中信兄弟象統一獅閉門開打
職棒終於開打了,中信兄弟球員進場,不擊掌,改成手指交叉,拱手示意,場上小習慣,疫情之下也得改變,兄弟象洋投羅傑斯在休息室,還拿著酒精,一一幫隊友手部消毒。球場熱舞,啦啦隊展現活力,應援打氣,只是往觀眾席一看,不管內野還是外野,一位球迷都沒有。中信兄弟啦啦隊成員峮峮表示,「對空氣跳對我們來講,應該反而...
閱讀詳情 »發現它,解讀它,追蹤它! 肺結節「抓大放小」是手術原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50歲的女性,在健康檢查時發現肺部有十四顆大小不一的肺結節,如果全部予以手術切除,會嚴重影響她的肺功能。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杜承哲表示,「抓大放小、除惡安良」是手術的原則,因為小於0.5公分的肺結節,通常是不用立即手術切除,關鍵在發現它,解讀它,追蹤它!...
閱讀詳情 »中風導致肢體無力 記憶衰退 中西醫合療降復發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前幾天剛剛康復出院的中風病友王先生,是花蓮慈院中西醫合療住院方案的第一位受惠者,王先生的妻子表示,今年初先生因為出現右側肢體無力、記憶力衰退的狀況,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求診,後續住院接受神經外科的治療,並在醫師的評估下,家屬決定同時接受中醫科的中西醫合療,恢復狀況良好。西醫...
閱讀詳情 »購買防疫物資 當心大賣場這幾處 新冠病毒危機四伏
這波台人歸國潮過後,台灣境外移入個案激增,確診人數也節節飆升。有醫生形容,台灣此刻進入關鍵倒數28天!因為前14天是觀察返台的人有沒有染病,後14天是觀察接觸者是否染病,是非常容易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的關鍵期。為了減緩疫情傳染,防疫期間很多人都宅在家裡,為採購生活必需品,「大賣場」成為必去之處,但賣場...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