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搞定睡眠問題可降21%「不舉」風險! 台灣研究曝睡眠呼吸中止症手術好處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男性擔心勃起功能障礙,先搞定睡眠問題!大林慈濟醫院今(6)日公布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運用台灣健保資料庫的數據,針對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得到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進行分析,研究團隊發現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可降低21%未來產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

這一項研究由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黃俊豪與腎臟科醫師陳宜鈞進行,研究結果已獲國際性男性醫學領域第二名的男性學期刊(Andrology)刊登。

黃俊豪表示,在臨床上,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常有上呼吸道阻塞與肥胖問題,睡覺時容易缺氧,交感神經過度旺盛,血管也容易動脈硬化,全身慢性發炎等等現象,所以比較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聽力退化、耳鳴、眩暈、老年癡呆,甚至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癌症等,不僅如此,更有可能會影響性福。

研究團隊是分析1997年至2012年台灣健保資料庫中18歲以上、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年患者數據,根據3:1傾向評分匹配,找出8337名接受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和2779名未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比較兩組患者未來產生勃起功能障礙的發生率與風險比率。

黃俊豪說,結果顯示,追蹤總共6萬4916人年之中,有3.6%患者出現勃起功能障礙。其中,手術治療組和未手術治療組的勃起功能障礙發生率,分別為每1000人有55.8人和76.1人。且進一步評估校正干擾因子之後,發現手術治療組,未來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為未手術治療組的79%,換言之,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可降低21%未來產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

另外,分析亦顯示,手術治療對於無高血壓(降低29%風險)、無糖尿病(降低25%風險)、無高脂血症(降低26%風險)、無高尿酸血症(降低23%風險)、無肥胖(降低21%風險)、無慢性腎病(降低31%風險)和無慢性肝病(降低27%風險)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效果更好,未來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降低更多。

黃俊豪建議,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民眾,應積極接受減重、藥物、手術或者正壓呼吸器等整合性治療,改善睡覺時血氧濃度,穩定交感神經,減緩血管動脈硬化與全身慢性發炎等等現象,如此才能降低未來勃起功能障礙風險。

照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國製碗盤竟不耐酸!恐塑膠配飯 CRATE & BARREL驚見6項違規

一舉預防胃食道逆流 飲食3大關鍵要注意「乾溼分離」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糖尿病患者需要嚴格控制飲食與規律用藥,還適合長途旅遊嗎?高雄市立鳳山醫院新陳代謝科杜季芳衛教師表示,其實只要做好行前的諮詢與準備,糖尿病患者也能很自由地跟親友、家人一起外出旅遊喔!  糖尿病患者旅行前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呢? 1. 醫師諮詢:若計畫出國旅遊時,應完整評估旅遊地之天氣變化、海拔高度、衛...

閱讀詳情 »

許多愛美人士都會定期施打肉毒桿菌素來維持皮膚光滑,然而,在保養前有哪些注意事項呢?聖仁皮膚科鄭嘉琪醫師提醒,一般來說,注射肉毒桿菌素的安全性高,並沒有什麼副作用,但若為重症肌無力患者及孕婦則不建議施打。此外,若有服用抗凝血藥物或習慣服用活血的保健食品時,也要事前告知醫師,以免注射後容易出現瘀青腫脹狀...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鐘藝 編譯 運動對人的益處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事實上,醫生已經多次證明運動還可以改善人的思維能力並減緩認知衰退的速度,特別是在老年人群里很明顯。但是,多少運動量才能對大腦起到正向的影響呢? 根據5月30 日在《神經病學臨床實踐》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任何一種運動只要長期堅持,對大...

閱讀詳情 »

文 / 整形達人 1位40歲左右的年輕媽媽,產後開始有漏尿情形,由於難以啟齒遲遲沒有就醫,直到病況惡化至「隨時都在漏尿」,才趕緊求醫。收治這位患者的整形外科醫師黃馨慧表示,自然產女性7~8成都會有漏尿情形,以這位患者為例,已屬重度漏尿,較適合採取手術治療,但患者不希望動手術,所以進行私密處雷射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