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搞定睡眠問題可降21%「不舉」風險! 台灣研究曝睡眠呼吸中止症手術好處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男性擔心勃起功能障礙,先搞定睡眠問題!大林慈濟醫院今(6)日公布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運用台灣健保資料庫的數據,針對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得到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進行分析,研究團隊發現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可降低21%未來產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

這一項研究由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黃俊豪與腎臟科醫師陳宜鈞進行,研究結果已獲國際性男性醫學領域第二名的男性學期刊(Andrology)刊登。

黃俊豪表示,在臨床上,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常有上呼吸道阻塞與肥胖問題,睡覺時容易缺氧,交感神經過度旺盛,血管也容易動脈硬化,全身慢性發炎等等現象,所以比較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聽力退化、耳鳴、眩暈、老年癡呆,甚至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癌症等,不僅如此,更有可能會影響性福。

研究團隊是分析1997年至2012年台灣健保資料庫中18歲以上、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年患者數據,根據3:1傾向評分匹配,找出8337名接受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和2779名未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比較兩組患者未來產生勃起功能障礙的發生率與風險比率。

黃俊豪說,結果顯示,追蹤總共6萬4916人年之中,有3.6%患者出現勃起功能障礙。其中,手術治療組和未手術治療組的勃起功能障礙發生率,分別為每1000人有55.8人和76.1人。且進一步評估校正干擾因子之後,發現手術治療組,未來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為未手術治療組的79%,換言之,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可降低21%未來產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

另外,分析亦顯示,手術治療對於無高血壓(降低29%風險)、無糖尿病(降低25%風險)、無高脂血症(降低26%風險)、無高尿酸血症(降低23%風險)、無肥胖(降低21%風險)、無慢性腎病(降低31%風險)和無慢性肝病(降低27%風險)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效果更好,未來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降低更多。

黃俊豪建議,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民眾,應積極接受減重、藥物、手術或者正壓呼吸器等整合性治療,改善睡覺時血氧濃度,穩定交感神經,減緩血管動脈硬化與全身慢性發炎等等現象,如此才能降低未來勃起功能障礙風險。

照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國製碗盤竟不耐酸!恐塑膠配飯 CRATE & BARREL驚見6項違規

一舉預防胃食道逆流 飲食3大關鍵要注意「乾溼分離」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讓不少有托嬰、托育需求的家長跟保母都受到衝擊,不知道該怎麼退費?托育補助又該怎麼領?衛生福利部拍板決定,家長6月15日至30日期間如持續送托,可領取6月份(1個月)托育補助;退費也不能低於一定比例。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表示,鑑於疫情持續嚴...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三級警戒,不少人這一陣子為了防疫,多居家遠距工作,在家辦公怎麼樣才能提升效率?又不會因為在家太過放鬆打亂生理時鐘?午睡瞇一下可能有幫助。原來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睡眠與晝夜神經生物學中心研究發現,有午睡習慣者,大腦的記憶力與認知能力會增加,同時晚上的睡眠狀況也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一夕大爆發,打疫苗瞬間變成全民關注的焦點,但有一群人卻擔心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接種疫苗?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院長暨附設醫院癌症副院長李冠德觀察,近2周癌症門診中,最熱門的問題就是癌症病人頻頻詢問自己是否可接種COVID-19疫苗。 癌症屬重大傷病,目前癌症病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日前雙和醫院發生確診病患砍傷3名護理師的暴力事件,台大醫院昨聲援,在此新冠疫情蔓延、全體醫療人員除有遭感染之虞,還要面對不友善病人的言語或肢體暴力威脅,台大偕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呼籲各界正視醫療暴力已逐漸成為醫療職場上的重要危害因素,不僅侵蝕醫療人員投入職場的意志與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