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搞定睡眠問題可降21%「不舉」風險! 台灣研究曝睡眠呼吸中止症手術好處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男性擔心勃起功能障礙,先搞定睡眠問題!大林慈濟醫院今(6)日公布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運用台灣健保資料庫的數據,針對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得到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進行分析,研究團隊發現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可降低21%未來產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

這一項研究由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黃俊豪與腎臟科醫師陳宜鈞進行,研究結果已獲國際性男性醫學領域第二名的男性學期刊(Andrology)刊登。

黃俊豪表示,在臨床上,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常有上呼吸道阻塞與肥胖問題,睡覺時容易缺氧,交感神經過度旺盛,血管也容易動脈硬化,全身慢性發炎等等現象,所以比較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聽力退化、耳鳴、眩暈、老年癡呆,甚至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癌症等,不僅如此,更有可能會影響性福。

研究團隊是分析1997年至2012年台灣健保資料庫中18歲以上、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年患者數據,根據3:1傾向評分匹配,找出8337名接受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和2779名未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比較兩組患者未來產生勃起功能障礙的發生率與風險比率。

黃俊豪說,結果顯示,追蹤總共6萬4916人年之中,有3.6%患者出現勃起功能障礙。其中,手術治療組和未手術治療組的勃起功能障礙發生率,分別為每1000人有55.8人和76.1人。且進一步評估校正干擾因子之後,發現手術治療組,未來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為未手術治療組的79%,換言之,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可降低21%未來產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

另外,分析亦顯示,手術治療對於無高血壓(降低29%風險)、無糖尿病(降低25%風險)、無高脂血症(降低26%風險)、無高尿酸血症(降低23%風險)、無肥胖(降低21%風險)、無慢性腎病(降低31%風險)和無慢性肝病(降低27%風險)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效果更好,未來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降低更多。

黃俊豪建議,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民眾,應積極接受減重、藥物、手術或者正壓呼吸器等整合性治療,改善睡覺時血氧濃度,穩定交感神經,減緩血管動脈硬化與全身慢性發炎等等現象,如此才能降低未來勃起功能障礙風險。

照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國製碗盤竟不耐酸!恐塑膠配飯 CRATE & BARREL驚見6項違規

一舉預防胃食道逆流 飲食3大關鍵要注意「乾溼分離」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打過第一劑疫苗的長輩,接下來沒上網預約就打不到第二劑的新做法,引起部分縣市認為對長輩造成不便,呼籲中央可以恢復過去造冊發通知單的方式,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0)日下午仍打了回票,表示「還是比較傾向能夠在預約平台解決相關的問題」。 新冠疫苗第二劑預約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0多天沒有病例的嘉義縣突然爆發職場群聚,最新已經確診多達11人,源頭已經找到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0)日下午公布最新疫調進度,目前起始源頭懷疑是該公司一名40多歲男性「與北部有一些關聯」,因為疫情有可能跨縣市,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正在全力拚打疫苗,想盡快達到群體免疫力,好擺脫從5月中旬本土疫情大爆發以來的陰霾,最辛苦的莫過於就是第一線幫忙接種疫苗的醫護人員了!幾乎一整天下來,不停重複抽藥、消毒、按壓針筒等動作,童綜合醫院就有護理師日打百支疫苗打到手起水泡,仍堅守崗位。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過敏兒為數眾多,氣喘更是其中的最大威脅,不少人為了避免誘發氣喘,總是想盡辦法要在日常生活當中離過敏原越遠越好,但你知道,在台灣,名列氣喘的前5大過敏原及刺激物是什麼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排行榜上頭號殺手是「病毒感染」,第二名才是一般人熟知的「塵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