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打破迷思》空腹運動不等於瘦身效果快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報導】

《打破迷思》空腹運動不等於瘦身效果快

迷思:空著肚子做運動=健康或是瘦身效果越佳?長時間空腹的狀態下,血糖會降低,若大量的運動或體能消耗,更易產生低血糖(頭暈、冒冷汗、顫抖、眼前發黑、甚至昏迷…)。

正確做法:在運動前請補充液態、含有足量營養好吸收的食物。

迷思:運動前可以吃大餐嗎?吃完正餐後,若馬上進行劇烈的運動,由於血液會分散到四肢,使腸胃道的消化力降低,此外運動會使神經變得緊繃,使消化道蠕動變慢,影響腸胃的健康。

正確做法:在運動前一小時食用,液態、含有足量好吸收的營養素為原則。

迷思:運動中應該要大量喝水以免產生脫水?運動中補充的水量如果過多,在運動的過程會影響生理狀態,若補充的是含有咖啡因的飲品,會產生利尿效果,更會造成脫水狀態產生。

正確做法:運動期間,10至15分鐘補充150~200c.c.的水,運動中補充的水量,每小時不要超過800c.c.。

迷思:運動完好辛苦,可以放縱大吃?運動會消耗的熱量,比你想像中的少,在加上運動後隔太久用餐,在饑餓感提升下,吃進的熱量會更多。

正確做法:運動後半小時內補充蛋白質食物。

營養師林若君提供運動前、中、後的營養補充建議

運動前,運動前一小時補充。挑選容易消化、體積及重量小的食物。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較可穩定運動時的血糖,維持體力。避免攝取辛辣、刺激、高鹽、油膩…等不好消化的食物。

運動中,運動期間,每10至15分鐘補充150~200c.c.的水分。可補充含有電解質的飲料。

運動後,半小時之內用餐。補充高消化性的蛋白質,像是乳清蛋白與小分子的胺基酸好消化可迅速吸收。建議於運動後30分鐘內,補充25~30公克,可以有效修補並增加肌肉量。

 

 

本文出處: 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23&CID=282986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醫學美容在現代似乎已經成為潮流之一,只要哪裡不滿意就會找上整形外科醫師。很多人總嫌棄自己的鼻子不夠高挺,但是鼻子真的高挺就好看嗎?顏面整形外科醫師韋志曄就認為,隆鼻還得端看整張臉形而論,更重要的是,鼻翼才是關鍵;在考慮隆鼻之前,最好先諮詢過醫師,再對你的鼻子動手術吧!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3年底低收入戶和中低收入戶,分別有36萬1千人、33萬4千人,兩者合占總人口數2.97%。由於經濟不佳,對疾病認知概念不足,形成「健康的社會落差」現象,急需幫助。衛生福利部為「健全福利服務體系、照顧弱勢族群」,以達「均衡資源、關懷弱勢、福利社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最新的臺北市十大死因統計顯示,仍由惡性腫瘤排名首位,除了前三名的肺癌、肝癌和大腸直腸癌外,其餘為乳癌、攝護腺癌、胃癌、胰臟癌、口腔癌、卵巢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口腔癌死亡率較先前明顯上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任余文瑞表示,若要遠離口腔癌纏身,戒除檳榔和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助研究員陳韻如博士研究團隊,日前發現TDP-43蛋白球狀聚合體,很可能是導致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退化性神經病變的關鍵因素之一,此為一種好發於65歲以下族群的嚴重失智症。該項研究已刊登於國際頂尖專業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