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處暑」過後夏去秋來 中醫講究肺氣調養防溼疹爆發

「處暑」過後夏去秋來 中醫講究肺氣調養防溼疹爆發

【NOW健康 李蔚萱/新北報導】9月開學季,已過處暑,時序進入秋天,雖然盛夏餘熱還未消退,但天氣已不再如以往動輒接近40度的酷熱難耐,且早晚開始逐漸轉涼。有皮膚舊疾的患者,若夏日沒有好好保養,吃了太多冰品、冷飲,當心入秋後皮膚開始發癢、溼疹復發。


中醫師鄭愛蓮指出,24節氣中的「處暑」過後,是夏去秋來,天氣開始漸漸轉涼,若夏天時常吃冰冷食物、熬夜、作息不正常,會導致體內溼氣重,到了秋天便就特別容易覺得疲累,也不容易將累積的溼氣藉由皮膚排出,因此入秋後因皮膚病前來求診的患者激增。


鄭愛蓮進一步說明,以中醫理論,秋天走到肺氣,若沒有適度調養身體,容易損傷肺氣,肅降無力,體內老廢物質及毒素就會從人體最大的代謝器官──皮膚排出,造成溼疹發作。因此秋日應好好保養身體,若經常感到勞累可多休息,盡量在12點前入睡;若皮膚有發疹,可於早晨或傍晚室外紫外線較不強烈時,到戶外曬太陽殺菌,有助改善皮膚病,尤其生冷食物千萬要忌口,到冬天時溼疹才不會發得那麼嚴重。


鄭愛蓮表示,中醫治療溼疹,是根據患者體質滋潤補血、補脾化溼或舒暢情緒,以內外兼治的方式來改善溼疹問題。內服中藥來排除體內溼氣,同時外擦中藥草製成的藥膏,通常患者在治療初期,體內溼毒會被誘發排出,因此會有一段症狀看似加劇的反彈期,只要耐心渡過,症狀便可逐步獲得改善。由於中醫首重調理根本,只要遵循醫囑,溼疹就不易復發。


此外,年長者、夜貓子及作息不正常者,在秋天常有「秋燥」現象,會覺得口乾舌燥,鄭愛蓮建議,需要多補充水分來解燥,滋潤五臟六腑。平時若有痰多情形,表示體內溼氣較重,可服用冰糖燉水梨;血虛者的皮膚容易長疹子,可多食用豬肝,因豬肝補血,氣血循環佳能幫助潤澤皮膚,就比較不會乾癢、出疹子。


鄭愛蓮叮嚀,溼疹患者在排溼毒的過程中,患部可能會紅癢難耐,但絕對不能搔抓,以免發炎,可改用手輕拍或冰敷患部,以減輕搔癢症狀。並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平時除了多曬太陽、多運動之外,飲食方面應避免生冷食物、螃蟹和飲酒,須注意的是,水果雖富含維生素和纖維質,但也屬生冷食物,不宜吃多,否則會累積體內溼氣,引發溼疹。


更多NOW健康報導
▸雙鋼印口罩調整至9月24日起實施 指揮中心快問快答
▸最新《國際糖尿病治療指引》 將腸泌素列為控糖好幫手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廣東人有個習慣,就是下館子時,一定要用開水把餐具洗一遍,那怕是用塑料膜包起來的所謂消毒餐具。外地的朋友經常對此行為很不屑,但是,只要你看了下面那些餐具的「消毒」地過程,相信你一定會看傻了眼。   用塑料薄膜包裹的消毒餐具,內有盤子、碗、醋碟、勺子、杯子,外加一雙筷子。當它們放到你面前時,看...

閱讀詳情 »

柴米油鹽,是生活的必需品,但你知道麼,吃鹽太多對身體沒好處。有報導指出,全球每年165萬人死於吃太鹹!另外,吃太鹹就要當心7種病,那麼如何吃得清淡健康呢?下面教你科學食用鹽的方法!   鹽是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但是過多的鹽也不利於生命。醫學家普遍認為,多吃食鹽容易患高血壓、心肌梗塞和癌症等...

閱讀詳情 »

全麥麵包≠全麥食品 大家都知道全麥麵包更利於健康,因為它富含纖維,能幫助人體打掃腸道垃圾,延緩消化吸收,有利於預防肥胖。 但超市、面包房裡,真正的全麥麵包非常少,甚至是很難找,通常配料表的第一項都不是全麥粉。很多商家為了讓消費者更愛吃,則是用白面粉來做,然後加少量焦糖色素染成褐色,但本質上仍...

閱讀詳情 »

子宮是孕育胎兒的地方,是女性最重要的身體器官之一,所以女人要好好呵護子宮。現在就來看哪些行為會對子宮造成傷害,遠離這些壞行為,保護子宮。第十位:紊亂和不潔的性生活 不潔的性生活可引起:1、陰道炎2、宮頸炎3、宮頸糜爛4、輸卵管炎症。別小看這些感染,它們可是外陰癌、陰道癌、宮頸癌及輸卵管癌的重要發病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