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透視」身體揪出癌細胞 非侵入檢查提升治療精準度

「透視」身體揪出癌細胞 非侵入檢查提升治療精準度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乳癌、肺癌、攝護腺癌等患者容易骨轉移,讓治療更為棘手,許多人擔心電腦斷層 (CT)、核磁共振 (MRI)掃描會有輻射汙染的風險,醫師指出,近幾年來,核醫掃描進步許多,屬非侵入性檢查,對於心肌灌注掃描、骨骼掃描,效果顯著,準確度高。

 

59歲劉姓男為肺腺癌患者,接受治療一兩年,病情穩定,最近下背痛,以為是筋骨或是肌肉拉傷,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接受進一步追蹤,抽血發現腫瘤指數CEA異常升高至700多,癌細胞恐已轉移。

 

在醫師建議下,接受核醫骨骼掃描,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骨骼,透過核醫科後續檢查,後續治療及用藥更為精確。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張宇捷表示,核醫掃描是一種非侵入性檢查,先將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藥物經靜脈注射進入人體內,由目標器官或組織攝取及代謝藥物,再以核醫儀器進行造影,經電腦分析處理後即可得到掃描影像。

 

目前最新核醫掃描核為SPECT/CT儀器(引進單光子電腦斷層掃描儀),張宇捷說,可以執行多種領域的檢查,尤其是心肌灌注掃描、骨骼掃描。

 

張宇捷解釋,當病患出現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經臨床醫師診查懷疑有冠狀動脈心臟病時,就能利用核醫心肌灌注掃描進一步的判斷,檢查做法是透過靜脈注射,將鉈-201注射到血管,經冠狀動脈進入心臟肌肉細胞內。

 

如果冠狀動脈有狹窄或是阻塞,到達心臟肌肉的血流便會大幅減少,此時血液裡的鉈-201追蹤劑無法進入缺乏血液供應的心臟肌肉,藉由判讀心臟肌肉有無缺血,來瞭解心臟功能。

 

至於在癌症治療上,張宇捷指出,核醫骨骼掃描對於偵測乳癌、肺癌、攝護腺癌等癌症患者骨骼轉移有著相當高的敏感性,可以「全身」掃描,偵測癌細胞轉移的部位。

 

將帶有放射性的試劑(如同位素鎝-99m MDP)經由靜脈注射到人體然後照相,癌細胞侵蝕破壞骨組織時,同時刺激周圍的骨骼修復,而修復中的骨骼會吸收較多的磷酸鹽,此時經放射性同位素標定的磷酸鹽,就促使病灶呈現較高的顯影。

 

更多NOW健康報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整理包
167家「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1指可查 哪些人符合採檢資格?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編輯嚴選:自己的命自己救! 罹癌鬥士從免疫細胞找到奇異轉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指揮官陳時中今(4)日公布1例Omicron中度患者,年僅20多歲,本國籍男性,屬於中度肺炎,本身有慢性病史,接種2劑疫苗超過5個月,未接種追加劑。3月29日因呼吸困難、咳嗽,就醫確診為肺炎,經PCR採檢陽性確診、Ct值29.3,目前住院隔離中,使用氧氣鼻管及瑞德西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在境外移入方面,今新增142例,居家檢疫74人,68人為落地採檢陽性,其中以越南來台18例最多。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昨天整體陽性率4.44%,陽性率跟確診人數比前兩天稍微低一些。 ▲4月3日入境航班篩檢結果,27航班共檢驗1,533人,其68人確診,陽性率為4.44%。...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機場落地採檢實施迄今,已經採檢7萬多人,檢驗出2,832名確診者,這對於邊境和社區保全都極具意義,醫護人員都非常辛苦隨時待命採檢,接觸風險也提高很多,對於檢疫人員表達最大謝意。 之所以採取鼻咽採檢,原因在於只需20分鐘就可得知結果,為了搶快,且候機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家有孩子擔心成長落人後、家有長輩煩惱骨質頗空洞,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國人每日鈣質攝取明顯不足,營養師鄭秀卿建議應從飲食下手,再重點加強補鈣,千萬別因缺鈣讓身體危機四起。很多人會想,多喝牛奶不就OK了嗎?原來,補鈣不能做白工,追求高效的關鍵在於「吸收率」,遠比含鈣率更需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