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國際隆乳技術新趨勢】台灣張大力院長內視鏡隆乳5D空間技術 國際矚目亮相!

【國際隆乳技術新趨勢】台灣張大力院長內視鏡隆乳5D空間技術 國際矚目亮相!

【隆乳新知】東京風采張大力院長3D安全隆乳技術內視鏡技術再進階,獨創隆乳5D空間廣受美、日、中、韓等矚目,每年海外學術交流與發表演講。

台灣內視鏡隆乳權威張大力院長  隆乳5D空間技術接軌國際 第七屆全球華裔整形外科醫師大會(WAPSCD)在中國杭州學術交流登場,匯聚美國、澳洲、法國、中國、香港、新加坡、台灣等國際整形外科醫師共襄盛舉。3D安全隆乳創始醫師張大力院長,突破傳統隆乳一般思維,內視鏡技術再進階,獨創「隆乳5D空間」2018年張大力院長在美國邁阿密國際美容整形外科醫學會(ISAPS)隆乳發表專題演講,2019年在台大醫學中心公開教學隆乳手術示範與全球華裔整形大會邀請發表隆乳高階內視鏡技術的運用。

【國際隆乳技術新趨勢】台灣張大力院長內視鏡隆乳5D空間技術 國際矚目亮相!

【醫療新知】第七屆全球華裔整形外科醫師大會中國杭州盛大展開,張大力院長「日式5D免按摩隆乳」重新定義隆乳空間獲邀發表演說,現場華裔整形外科醫師共襄盛舉。 高階HD內視鏡精準定位空間「延展性高」姿勢、角度更自然。     

一般坊間診所在規劃隆乳手術時無法在乳房內規劃立體的空間,呈現起來是平面的;專精隆乳20年以上的張大力院長運用HD德國高端1080P畫質內視鏡精準定位隆乳空間,職人手感5D技術將平面轉換成立體空間,在點、線、面更符合乳袋的半弧形,延展性佳,創造自然垂墜感。    

高階內視鏡儀器非常精細,能清晰呈現層次與血管,能降低出血量,可避免一般手術乳房兩側出血量不均,甚至兩側乳房的觸感、形狀不同等問題。日式5D隆乳技術,不只精準控制感染、發炎減少隆乳併發症,掌握正確的隆乳空間,胸型可隨各種姿勢、角度自然呈現。

【國際隆乳技術新趨勢】台灣張大力院長內視鏡隆乳5D空間技術 國際矚目亮相!

【隆乳安全】東京風采張大力院長內視鏡技術再進階,剝離點、線、面厚度與延展性的隆乳空間,隆乳手術注重術前、中、後專業三步驟與定期乳房追蹤。 突破一般傳統隆乳內視鏡技術 術後全系列材質無需按摩。

隆乳女性喜歡自然垂墜感的胸型,「日式5D內視鏡隆乳」從術前超音波檢查親自診斷、美國3D VECTRA胸部尺寸模擬系統、依每位女性的胸部條件,適度調整並規劃合宜的隆乳空間。張大力院長微創隆乳空間注重彈性與比例上需有「厚度與延展性」可提升觸感與外觀自然升級,術後全材質無需按摩來調整,翻轉隆乳術後按摩的傳統思維。

【國際隆乳技術新趨勢】台灣張大力院長內視鏡隆乳5D空間技術 國際矚目亮相!

【隆乳安全】術前乳房超音波檢查評估+術後定期追蹤照護是張大力院長對隆乳安全的堅持,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東京風采張大力院長提醒女性:「追蹤乳房的健康,並非只有隆乳後的女性需要,一般女性皆需有定期檢查乳房的觀念」。

隆乳安全對策 隆乳專業三步驟與定期追蹤    

張大力院長每年一次免費超音波檢查是對手術後乳房健康的堅持,隆乳需具備手術前、中、後三步驟層層把關的安全觀念,術後每年至少定期追蹤乳房檢查一次。隆乳前後的檢查是確保植入物的穩定度,乳房健康最常出現的腫瘤追蹤與乳癌的防制是每位女性都應關心的問題。張大力院長注重安全、自然、安心的隆乳規劃,5D隆乳內視鏡技術再進階的運用是依照個人條件調整立體空間,突破傳統隆乳空間上的不足;需傳統按摩與觸感較硬、外觀不佳等問題,每年定期海外學術交流注重”國際化”的醫療思維角度,促進提升隆乳醫療品質再進化。

 

【原文刊載於《整形達人雜誌》2019年10月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整形達人》官方網站;《整形達人》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癌症、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都不能阻止你繼續吸菸嗎?來換一招:吸菸可能讓你血液中的 Y 染色體(上圖右)消失。雖然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說少了 Y 染色體會生什麼病,但是,對男性來說,會不會覺得怪怪的? 這項刊登在「科學」雜誌的研究,是瑞典烏普薩拉大學 (Uppsala Universit...

閱讀詳情 »

沒有痛感的卵巢瘤,可以長到直徑 25 公分大才被發現,可是 15 年來始終沒有療效顯著的藥物發展出來,晚期五年存活率僅 20%。不過衛生福利部通過一款抑制癌細胞血管生長的藥物,配合化療可以提升兩成治療反應率,並降低惡化風險,但目前仍屬自費階段。 發生原因多不明 發現時間多太晚 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

閱讀詳情 »

拜穿戴式裝置所賜,現在愈來愈多人會紀錄下每天的活動與身體的各項數據;大多數醫院病歷也已經電子化,但有人有能力處理這些龐大數據,然後給我們具體一點保持健康的提議?IBM 已經計畫於 2015 年中就會推出一款 APP,以人工智慧整合個人資料向使用者提出具體的行動,這到底是誇大其詞,還是取代專業人醫的第...

閱讀詳情 »

糖尿病患經常聽到的忠告之一就是多運動,以增加葡萄糖的消耗量,協助降低血糖,不過有研究發現,運動對五分之一的病友無法產生效果。而一種源自於「生酮飲食」的減重法號稱可以快速減輕糖尿病的症狀與有助控制血糖,但爭議不小。 某些人運動無助於降血糖 美國桑福德伯納姆研究所 (Sanford-Burnham Me...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