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專家觀點】2019-nCoV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

【專家觀點】2019-nCoV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

【文/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 翁啟惠】此病毒與2003年的SARS在基因序列上有超過70%的相似度,和雲南的一種蝙蝠新寄生的冠狀病毒也有超過90%的相似度,但真正的中間宿主是什麼,以及如何造成人傳人的機制仍然不清楚。此病毒雖比SARS的致死率低,但傳染速度較快,且依目前趨勢,將來或許會演化成像流感般的傳染病,不能掉以輕心。

 

世界各國皆積極投入資源,加速了解這新病毒,希望能盡快發展出準確又快速的檢測方法及有效的防治策略。自中國武漢爆發疫情後,不到2個月已經有超過萬人感染,雖然絕大部分確診病例在中國,但其病例也遍及其他10幾個國家,並且中國已經有超過300人死亡。

 

這其中,台灣目前有13人確診(編按:2月6日公布),尚無死亡病例。到目前為止,我們在疫情的防禦做得很好,病毒也已經分離出來,這對於接下來要發展更快速、更準確的檢測及防治方法會有很大的幫助。以下是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取得病人檢體在P3實驗室(編按:防護實驗室——3級生物安全等級)分離出的病毒(台灣已經做到)並加以培養,以供病毒基因的定序和瞭解病毒的感染機制,及其表面到白質和醣蛋白的功能研究;用以加速發展出快速而精準的檢測方法、以及研發出有效的疫苗、抗體和藥物。

 

(二)已經發病或是已經恢復的病人血液中,應有製造抗體的B細胞。可以從其血液中分離出B細胞來篩檢有效抗體,用以供研發檢測方法及治療用藥。而以目前的技術從取得B細胞到找到抗體約需一個月。

 

(三)抗體的篩選,也可利用病毒表面的蛋白質當抗原。但最後還是要在P3實驗室建立一個病毒感染細胞的實驗,來確認抗體真能辨識、且能阻擋病毒感染細胞。此病毒感染的細胞實驗也可用來篩選有效的藥物。

 

(四)得到的抗體也可進一步改善其對病毒的親和力和選擇性,讓它得以發展可以更快速檢測用或是治療用的抗體。

 

(五)利用篩選出的有效抗體或經由Fc-醣分子最適化後的抗體,來分離出病人血中有效的免疫細胞(如NK細胞),經由增生後再給病人自己使用,以達治療效果。

 

(六)在P3實驗室建立的病毒感染細胞實驗,或病毒標的物的活性抑制實驗(如抑制3CL-蛋白酵素的藥物),可以用來快速篩選目前已經在人體使用或是尚未使用的藥物,以發展新的治療方法。

 

從檢測的角度來看,用抗體檢測病毒,應比目前用的RT-PCR方法(約2小時)快,但要確定其準確度。

 

從治療的方面來看,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在短期內或許可以經由上述方法尋找治療藥物,例如可以考慮以病人或是恢復者中有效對付病毒的抗體、或是分離出對病毒有效的自體免疫細胞、或是篩檢已經在人體使用的藥物,找出對這病毒有效的新用途。但長期來說,還是要有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而最有效的防治還是要發展疫苗,但用這種病毒去活性後當疫苗,其生產的安全防護等級極高,又有可能會產生抗體依賴性增強反應(ADE),而使症狀更複雜。所以,可思考利用病毒表面的特殊醣蛋白,以安全性高的重組抗原方式,來設計分子疫苗。

 

最後希望透過各方對正確疫情資訊的快速分享及合作,讓疫情能夠很快的得到控制。但我們對冠狀病毒仍有很多不瞭解的地方,也希望能因這病毒對人類健康產生如此重大的威脅而受更大的重視,並列為長期研究的題目。

 

編輯:陳如頤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我們平時所說的壓力,不僅僅是精神上的,當壓力到來時,身體也會有一些敏銳的反應。比如有的人會感覺胸悶、氣短;有人感覺頭昏腦漲;有人感覺脖子、肩膀或後背緊繃,像穿了個盔甲。這時,不妨將全身的壓力源拆分為若干部分,自上而下給全身做套減壓操,讓身體放鬆下來。 學會給身體分段減壓: 1、放鬆全身:將全身分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1名50歲媽媽,因長期勞動做家事,導致右手大拇指關節變形,且常會出現陣痛,就連拇指都無法舉起,就醫檢查後,醫師發現患者的拇指關節不但已磨損,且也長出骨刺,透過關節鏡手術切除後,總算擺脫長年的困擾。這名患者出現大拇指關節變形時,以為是年紀增長所造成,並不以為意,直到疼痛加劇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你會有肚子脹氣的問題嗎?有不少人因為經常腹部脹氣就醫,進一步檢查發現,脹氣原因竟是因為有滿肚子大便,宿便囤積在體內,因而造成肚子脹,還會經常放臭屁;醫師指出,飽受腹脹困擾,在飲食上要少量多餐、避免食用易產氣食物,以及多運動增強腹肌,讓排便順暢,即可改善肚子脹氣問題。開業醫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沒時間運動?工作太累懶得運動?教育部調查發現,近7成國人無規律運動習慣。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有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而研究發現,每天運動15分鐘更可延長壽命3年,並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癌、乳癌和憂鬱的風險,及減少髖關節、脊椎骨折發生機率。教育部體育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