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你想捐「糞」還不容易! 糞菌移植救高死亡風險病人得先過2關

▲不只捐血能救人,捐糞菌也能救人一命。(照/台北榮總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只捐血一袋能救人一命,現在捐「糞」也能救人命!台北榮總今(4)日正式揭牌啟用國內首座的「高規格生物安全等級第二級專用微菌製備實驗室」,可將健康人的糞便製成微菌叢,用於治療使用抗生素無效、死亡率可高達3成的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病患,院方也開放門診歡迎符合篩檢條件的民眾捐糞助人。

在台灣,困難梭菌的感染人數逐年增加,以台北榮總為例,每年約收治365人次,平均每天都有人感染。尤其,其好發於免疫力低下的年長者,在住院期間又特別容易發生。

台北榮總內科部主任侯明志表示,相較於傳統抗生素治療僅有2到3成的治癒率,糞菌移植治癒且無復發的成功率可高達8到9成,早已經是臨床上的標準療法。衛福部也於去年9月公告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開放微菌叢植入治療用於臨床反覆性或常規治療無效的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病人。

33歲的曹先生,今年3月突然開始反覆腹瀉,每一天腹瀉次數最多可達7、8次,確診是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經多次抗生素治療仍無法擺脫症狀,曹先生說,當時剛迎接小孩誕生的他,充滿挫折,遍查資料後發現美國已施行糞菌移植多年,因此,當醫師建議時,馬上同意嚐試任何方式,7月接受植入後,腹瀉明顯緩解,排便已恢復正常。

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指出,該院今年3月成立微菌植入治療小組,目前已完成7例經大腸鏡微菌叢植入治療,包含3例親屬捐贈與4例健康捐贈者,有5人成功,2人仍追蹤中。在獨立可避免汙染的實驗室成立後,更歡迎健康民眾來捐糞救人。

不過,並非人人都可以捐糞,捐贈者必須符合65歲以下、BMI小於25、無特殊重大疾病、1個月內無腸炎以及3個月內沒出國、沒用抗生素的初步書面篩檢,第二關還得進一步分析糞內細菌組成,黃怡翔說,過去經驗,每5個人只有1人能通過二階段的篩檢,成功捐糞,在當月份可以無限制捐。台北榮總也有「糞庫」可供保存80到100人次由糞便製備成的微菌叢,目前存量約10人。

黃怡翔說,微菌叢植入治療目前可以利用上下消化道內視鏡、鼻腸管、灌腸等方式植入,未來也可能發展成口服膠囊用吞的。

※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病症
困難梭狀桿菌是一種厭氧性細菌,困難梭狀桿菌可以生長在健康者的腸道中而不會引發症狀,但當患者長期接受抗生素治療、住院或是使用制酸劑後,腸道菌的平衡遭受破壞,困難梭狀桿菌便有可能大量繁殖並造成感染症,其症狀包含腹瀉、腹脹、腹痛、發燒及腸胃道出血,嚴重時可能引起偽膜性腸炎、毒性巨結腸症,甚至可能致命。

照片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新增1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分析,確診個案的縣市別比較集中,相關染疫也有跡可循...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台北報導 手臂留給國產疫苗的人注意了,高端疫苗即起開放意願登記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7)日下午宣布,「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2點起重新開放意願登記,18歲以上尚未意願登記民眾應把握機會...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台北報導 因應今(27)日起全國降級解封,為協助精準疫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步開放「疫調輔助平台」給各地方縣市可以查詢民眾的實聯資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上午亦宣布,各縣市政府下載跟存取的情況也會同步公開讓民眾查詢,讓民...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 /台北報導 前副總統呂秀蓮今(26)日透露,曾有國際管道可以協助台灣買到3000萬劑到5000萬劑的嬌生疫苗或BNT疫苗,致電陳時中辦公室卻遭已讀不回,實情如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證實的確有這通電話,自己本想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