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蛤!蛀牙補完沒多久又蛀了? 牙醫師告訴你背後原因

【有影】蛤!蛀牙補完沒多久又蛀了? 牙醫師告訴你背後原因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明明按時刷牙,但為什麼每一次蛀牙剛補完沒多久,又蛀了?國內牙科門診中不時就會聽到這樣的疑問,牙醫師解惑,想要避免蛀牙,第一關得正確的刷牙並規律使用牙線、牙間刷;至於過去已發生的蛀牙,也可以採用更強壯的材質來做齒雕修復。

台灣人多以澱粉為主食,現代人飲食精緻,加上甜點、飲料已經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導至國人蛀牙也越來越普遍,且不少人還陷入一直蛀牙的惡性循環。

當代牙醫診所醫師黃于宸表示,蛀牙的成因,全因口中的糖分供應特定細菌養分,在牙齒上形成牙菌斑,日積月累之下,就會造成牙齒表面蛀牙以及破壞;不少人愛喝的酸性汽泡飲料也會造成牙齒結構的弱化,加速蛀牙的發生。

一旦發生蛀牙,牙醫師形容,就是一條不歸路,也就是需要填補的時候了,但是隨著蛀牙越大,塑酯補牙越補越容易掉,才會讓人有「蛀牙補完沒多久又蛀了」的感覺,背後原因,其實是健保給付的補牙塑脂,強度只有牙齒的一半。

黃于宸說,臨床常見,有些人的蛀洞填補比較大,就會因為塑脂太軟,導致填補後容易產生縫隙,逐漸擴大,產生了深層的二次蛀牙,又因牙齒不會再生,二次蛀牙後要再處理,蛀牙只會像補破網一樣越補越大、越壞越快,最後免不了要抽神經,甚至整顆牙齒蛀到只能拔掉。

如何避免這樣的最糟情況?黃于宸建議,一方面正確的刷牙、規律的使用牙線跟牙間刷,絕對不能少;一方面,隨著牙科材料的開發,現在的全瓷修補材料已可以做到跟琺瑯質相同或是更高的強度,使用這類材料來修復牙齒蛀洞,可以獲得比塑脂好非常多的保護力。

黃于宸指出,藉助3D齒雕,可在顯微設備的幫助下仔細修磨,做出來的齒雕能有更好的密合度跟耐用度,不過,比起傳統假牙,齒雕的修磨難度跟對精細度的要求都更高,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反倒有很多醫師不願意做齒雕,但齒雕比起傳統假牙,是可以大量保留健康齒質的一種治療。

照片/影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再見黃板牙 醫詳解牙齒美白貼片迷思

【有影】新植牙技術一日搞定 銀髮族擺脫缺牙夢靨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羅偉哲 李新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日前在疫情記者會上,分析國內最新死亡病例及單株抗體用藥狀況時,因為「20%死亡個案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但其中有部分其實救得回來」的一句話,引發打擊家屬跟醫護的質疑聲...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為何抽完神經,牙齒還會感到疼痛?想必這是許多做過根管治療的人所歷經過的,牙醫師表示,根管治療是將根管內部環境的清創及擴大,可能會刺激牙根尖周圍組織,引起脹痛不適感,此情況不佔少數。  當代牙科醫療體系醫師王嬿琛表示,要做根管治療原因,通常是因蛀牙太深,細菌污染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單日27例,再創新低,但死亡人數卻又攀高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2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7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7例死亡。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昨公布死亡個案掉到僅1人,今日死亡人數又再向上攀升。 中央流...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李新琳/台北報導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操刀的疫苗登記預約系統今(6)日正式在3離島試辦,但系統一開放,連本島的民眾也搶著上網登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數字,從上午10點開放至下午2點止,短短4小時就有超過84萬人上網登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