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真心關愛卵巢】高復發+高死亡率 突破晚期卵巢癌治療困境有解方

【真心關愛卵巢】高復發+高死亡率 突破晚期卵巢癌治療困境有解方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惠虹報導】一名42歲的曾小姐(化名),因為不孕症求診,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不孕科醫師做了第一次不孕手術當中,發現左邊卵巢長了惡性腫瘤,立刻轉診至婦癌科治療。收治該病例的婦癌科主治醫師周宏學表示,原本想為曾小姐採取保育療法,開刀切除左側卵巢、保留右側卵巢,卻又發現其右側卵巢附近、以及腹腔還有散在性腫瘤。所幸在手術及化療後,曾小姐的腫瘤指數降到正常,電腦斷層也查無腫瘤跡象;曾小姐進一步接受基因檢測後發現帶有BRCA1/2突變基因,醫師建議她服用口服標靶藥物做為維持療法,迄今病情穩定。

沉默殺手「無症狀」難揪出 多半被誤認腸胃毛病

周醫師指出,卵巢癌多好發年齡在45歲左右,主要原因是細胞基因突變造成組織病變。因卵巢癌本身沒有特異性的臨床症狀,既不疼痛也不會出血,初期難以覺察。

到了後期,即使患者腹部突然變大,也容易誤以為發胖缺乏危機感,往往等到患者常因腹水肚子發脹不舒服,還以為是腸胃毛病,卻找不出病因而被轉往婦科,經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卵巢癌腫瘤,確診時多半已到了末期。

化療近7成會復發 新型標靶治療帶來曙光   【真心關愛卵巢】高復發+高死亡率 突破晚期卵巢癌治療困境有解方

周醫師說,大部分卵巢癌標準療法是手術加上化療。醫師先為患者進行腫瘤減積手術將腫瘤切除乾淨,再施以化療。化療藥物多以鉑金類藥物加上太平洋紫杉醇。手術與一線化療後,75%的患者可以達到完全緩解;不幸的是,卻有70%患者會再復發,而且大多數會一再復發。

高死亡加上高復發率,加上化療容易產生抗藥性,晚期卵巢癌患者膽顫心驚,唯恐開刀後化療沒多久,還陷入反覆復發及化療的惡性循環。如何維持治療成果是醫病共同需求,維持療法相對重要。

口服標靶藥物延後復發 提高整體存活率

經過幾項大型臨床試驗,維持療法最常使用的標靶藥物有兩種。一種是藉著抑制血管新生達到抗腫瘤的目的,患者接受化療用藥中併用該類標靶藥物,化療結束之後繼續使用一年或一年多,可延後復發時間大約半年。

另一種口服標靶藥物是PARP抑制劑,根據最新臨床試驗研究指出,在卵巢癌一線化療後,針對帶有乳腺癌基因(BRCA1/2)突變患者,服用PARP抑制劑兩年,復發機率可以降低70%,無疾病進展存活時間 (PFS) 最少可延長三年。到第四年,仍有52.6%病人的卵巢癌沒有疾病進展。

突變基因BRCA1/2患者 適用PARP抑制劑   

周醫師還提及,一名多次復發患者張小姐(化名),2018年再度復發,因經手術加上超過三線以上的化療,適逢 PARP抑制劑在台灣取得癌症適應症。經基因檢測,張小姐正好帶有乳腺癌基因(BRCA1/2)突變,適用於PARP抑制劑。周醫師為她採用該項口服標靶藥物作為維持治療,現今已超過一年半,將腫瘤控制,達到與疾病共存的良好狀態。

維持療法與腫瘤共存 延後復發時程

周醫師表示,PARP抑制劑作為卵巢癌一線或復發後維持療法使用,效果好且比起化療副作用少,僅有噁心感、貧血、血小板降低,不適時可請醫師調整藥物劑量。

突破晚期卵巢癌的治療困境,為了提高病人存活希望,醫病雙方都在努力尋求最佳方案。周醫師表示,目前長庚醫院採用PARP抑制劑做為晚期卵巢癌維持治療的病例已達30-40例。

女性腹部突然變大卻非發胖時 宜提高警覺

周醫師提醒,若本身有乳癌家族病史、帶有BRCA1/2基因突變,或發現腹部突然變胖、身體其他部位卻沒有肥胖跡象時,應到婦產科求診,盡快揪出病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延伸閱讀】

【 真心相伴一生 】 巨星預防罹癌「摘卵巢」 醫師說話了

【愛護卵巢愛自己】卵巢癌切乾淨仍復發 口服標靶藥獲控制

【疼惜你的另一半】腸胃不適月達12次 醫:勿輕忽卵巢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5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為提供聽力及語言障礙患者更優質服務,林口長庚醫院設置「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結合主治醫師、聽力師、語言治療師、社工師、護理師、工程師等團隊,提供完整且快速診療檢查、聽能重建諮詢,免去病患及家屬四處奔波檢查治療的麻煩,估計一年將服務需要聽覺輔具患者,至少6000人次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癌症是國人死因首位,但心血管疾病更可怕,相關疾病死因更甚癌症。醫師指出,心血管疾病中,以心律不整造成中風、猝死風險較高,建議民眾可以按壓頸動脈測量心跳次數,若有不規律應及早就醫檢查。心血管相關死因 高於癌症根據105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報告,癌症位居死因首位,占死亡人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58歲郭姓病人,本身患有高血壓及第二型糖尿病,且一年內體重上升十公斤,加上近半年抽血報告發現GPT數值異常,且常合併容易倦怠的情況,因此轉診至胃腸肝膽科,經腹部超音波診斷為嚴重性脂肪肝,進一步進行肝臟切片檢查後,確診為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超過5%恐成肝包油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30歲的蔣先生,受頸部疼痛折磨近1年,不時蔓延成頭痛和頭暈,吃藥、傳統治療都無法緩解,有時嚴重到無法工作。檢查後發現蔣先生的長期頸部疼痛是因為胸椎僵硬影響,接受增生療法注射治療、搭配適當復健訓練及改正工作姿勢不良壞習慣後,才漸漸減輕疼痛康復。胸椎接在頸椎下方 轉身動作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