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只貧血和孕婦該補「葉酸」! 日常吃對蔬果可降心血管疾病風險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多吃蔬果有益健康,但吃對也很重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李貞慧提醒,葉酸就是重要的一項,一般人都認為只有貧血患者和孕婦需要補充葉酸,不過,研究發現,中老年人加强對葉酸的補充,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依葉酸含量由多至少,依序為深綠色蔬菜、淺綠色蔬菜、瓜類及菇類;水果類則以木瓜、香瓜、柳丁等含量較高。

葉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是生成核酸相當重要的維生素,最主要的生理功能在於幫助身體中蛋白質及氨基酸的利用;在製造紅血球功能中,也和維生素B12相輔相成。

李貞慧指出,葉酸、維生素B12同為體內同半胱胺酸代謝過程的輔助因子,若體內長期缺乏葉酸、維生素B12,同胱胺酸就會在血液中停留較久的時間,會導致高同半胱胺酸血症,對血管會造成極大傷害,進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使得腦中風與心肌梗塞的風險增加;而且也會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什麼是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李貞慧解答,這是一種身體的代謝產物,是一種氧化劑,在血液中會侵犯動脈內皮細胞,血清濃度升高導致高同半胱胺酸血症,能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刺激平滑肌增生,促進血小板和其他凝血因數黏附性新增,最終造成冠狀動脈管徑變窄、血栓形成和閉塞,因而引發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葉酸是所有人都必須注意攝取的營養素!李貞慧提醒,加强葉酸的攝取可降低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成年人葉酸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天400微克(μg),富含葉酸食物來源包括綠葉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豆科食物等。

李貞慧說,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民眾攝取葉酸主要食物來源為蔬菜類,其次為水果類,而綜合維他命相關營養補充劑的補充亦是增加葉酸攝取量的方法。建議民眾每日選擇不同葉酸含量的蔬菜類5份、水果類2份,多選擇各式蔬菜,尤其是葉酸含量高的蔬菜,大致而言,蔬菜類每份可食生重100公克,煮熟後約為標準碗半碗至八分滿碗(約葉菜類半碗、菇類六至七分滿碗、花椰菜八分滿碗)。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北市免費老人健檢來了! 5萬名額4/20開搶、僅10院所有現場登記

台灣1/4青壯年男性陷「睡出病」危機 打鼾其實是第一道警訊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苗登記預約系統何時上路?怎麼用?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今(6)日上午親自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全國防疫會議上公開說明,啟動條件為開放到64歲以下成人的第9類、第10類對象才會啟動;民眾先上網意願登記,就能在希望接種品牌疫苗數量足夠時,接到簡訊再網上或到超商、藥局、衛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疫苗到貨量不足下,疫苗接種只能採一類一類慢慢開放,但台北市長柯文哲把砲火指向第7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認為這是國家自己在製造「特權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6)日回應,拉其他縣市背書,強調在全國防疫會議上「沒有人覺得這是特權啦...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一代的「煙」害來了嗎?國健署今(6)日公布最新調查數字曝露大警訊,這一項針對18歲以上國人進行的吸菸行為調查結果發現,電子煙使用率一口氣由2018年的0.6%增加至2020年的1.7%,升高近3倍;且主力使用族群集中在年輕男女身上。 國健署是在去年針對全國超過2萬5...

閱讀詳情 »

腸道裡有人體70%的免疫細胞,當腸道出問題的時候,不僅是腸胃不適、消化吸收受到影響,甚至是身體整體的免疫力、體力等等,都可能受到牽連。若腸道有損傷,導致細菌、食物殘渣等跑入破損處時,就可能引發一系列免疫、發炎反應,這就是所謂的腸漏症。  腸漏症,之所以稱為『症』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嚴格定義上,它並不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