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世界乾癬日:兼顧皮表乾癬與併發症 落實全方位健康管理

世界乾癬日:兼顧皮表乾癬與併發症 落實全方位健康管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乾癬除了肉眼可見的皮膚病灶,併發症同樣需要密切的監控與呵護。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多數乾癬患者不敢出門到醫院就診而中斷了治療,不僅皮膚乾癬反覆發作,併發症也跟著出現。每年的10月29日為世界乾癬日,今年世界乾癬日的主題為United Now Act,鼓勵患者團結起來,即刻行動來對抗乾癬。花蓮慈濟醫院皮膚科洪崧壬主任也提醒患者一有症狀立即就醫詢問,兼顧皮膚與體內共病控制,落實乾癬全方位的自我健康管理。

疫情時代門診模式驟變 回診追蹤仍不可免   世界乾癬日:兼顧皮表乾癬與併發症 落實全方位健康管理

洪崧壬主任說明,乾癬的細微表層變化需要長期追蹤,提醒患者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仍需要固定回診,幫助醫師根據患者當下的身體狀況給予合適的治療方案,尤其是患者經常合併關節炎、三高、虹彩炎等併發症,更需要全身性的評估與抽血檢驗以控管併發症的風險。

規律用藥與定期回診 乾癬治療不輕易中斷

患者在治療期間,規律用藥與定期回診顯得很重要。洪崧壬主任進一步提到,曾有位70歲的女性患者,本來病況穩定,卻因為疫情爆發無法固定回診,逕自中斷藥物長達2至3個月,結果乾癬多次復發,甚至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所幸目前持續用藥下,病情已恢復穩定。洪崧壬主任也提醒,乾癬治療千萬不要隨意中斷,若是遇上疫情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可以與主治醫師討論對應措施,否則原本控制穩定的疾病再度反撲就得不償失。

乾癬治療醫師武器多 生物製劑成治療趨勢

現階段乾癬有許多治療方式,除了民眾較熟悉的外用藥與口服藥,現階段也有生物製劑作為治療選擇。洪崧壬主任分享,針對病患狀況,輕中度的患者會使用外用藥搭配口服藥,而中重度患者若是使用口服藥治療仍不見效果,便可以評估使用生物製劑。相較過往傳統的治療,生物製劑由於不經由肝腎代謝,安全性較高也不易發生嚴重副作用,即使是肝腎功能不好的病患也能安心使用。洪崧壬主任也說明,患者若通過共病風險與感染性問題檢查後,使用生物製劑絕對會是未來乾癬治療的趨勢。

今年世界乾癬日主題為「United Now Act,疫起團結ING;話癬行動不NG」, 台灣乾癬協會響應此全球行動,串接多種學科醫療專業的醫護人員,希望透過全方位的乾癬治療、醫藥、疫苗接種、營養、復健、運動、精神科衛教等九大面向,在10月31日上午9時到下午5時舉辦「後疫情時代,乾癬病友全方位自我健康管理必修課」之線上醫學講座」,想要參加者需事先上網報名,詳情可洽乾癬協會官方網站台灣乾癬協會網站-最新消息 (psoat.org.tw)

TW2110267143 

【延伸閱讀】

乾癬病友防關節炎小撇步 五大症狀要注意

乾癬病友手指變香腸 竟是關節炎可能找上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世界腎臟日前夕,花蓮門諾醫院呼籲民眾不要濫用藥物,以降低洗腎風險;門諾醫院腎臟病照護團隊已把居家用藥訪視,列入今年腎臟病防治重點工作,預計將提供100個服務名額,由門諾醫院藥師直接到宅提供用藥指導服務,幫助民眾建立正確用藥觀念和導正不當服藥習慣。根據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喉癌多為惡性腫瘤,致病因素至今仍不明,但包括抽菸喝酒、慢性刺激等都可能會埋下致癌的危險因子;彰化基督教醫院耳鼻喉部醫師蕭信昌指出,男性屬於罹患喉癌的高危險族群,年齡多為40至70歲之間,若又有菸癮、喝酒等習慣,恐提高罹病的潛在風險。喉癌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長期喉嚨疼痛,且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據健保局97-101年統計,花在長期呼吸器依賴患者的費用,已將原先每年約20%的費用成長,控制到近5年年成長率維持在1%,較全國總費用成長率4.25%為低。健保局指出,除了管控醫療費用,安寧緩和醫療觀念的推動也是主因之一。民國97-101年間,健保每年花在長期呼吸器依賴患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今(13)日WHO公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再增1例,全球自去年4月迄今,累計15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其中9例死亡,新增的死亡病例為沙烏地阿拉伯39歲男性,全球感染病例沙國即佔8例,其中6例死亡,前往中東的民眾應做好自我防護!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全球從去年4月累計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