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研院、莫德納研發次世代疫苗 對抗Omicron實驗結果出爐

中研院 莫德納研發次世代疫苗 對抗Omicron實驗結果出爐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疫情全球延燒,而疫苗的接種對於疫情控制,是重要關鍵之一,隨著第三劑疫苗打氣越來越高,國際間也接連釋出更多研究報告可證實接種第三劑疫苗後的效果。另外,莫德納以及台灣的中研院也加緊腳步開發次世代疫苗,以因應變種病毒的威脅,專家樂觀認為,目前初步動物實驗結果效益不錯,期待新改良疫苗能早日問世。

第三劑疫苗效益如何?專家一次剖析

臺大醫院內科部醫師廖思涵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園地》直播中說明,研究發現,相較於武漢株,施打完兩劑BNT疫苗的21天後,對抗Omicron的中和抗體保護力大幅下降,但若施打三劑BNT疫苗的1個月後,對抗Omicron的中和抗體保護力相較於只施打兩劑疫苗能提升17.6倍。

而美國疾管中心收集2021/8/26至2022/1/22在美國10個州18歲以上,注射mRNA疫苗民眾,分析Delta和Omicron大流行期間,第二劑和第三劑疫苗注射後的效益隨時間的變化,廖思涵表示,研究發現無論在Delta或Omicron大流行期間,注射三劑相較於只注射二劑預防因新冠肺炎至急診就診或住院的效益都較好,但效益會隨時間下降,在Omicron期間追蹤四個月後的三劑效益分別為66%及78%。

此外,利用美國退伍軍人醫療資料庫,針對2021年接受新冠肺炎疫苗注射者進行分析,分為第一劑疫苗施打嬌生疫苗或mRNA疫苗兩組,以性別、年齡、種族、慢性病、居住地和兩劑注射相隔時間配對後,比較第二劑疫苗為混打或非混打預防新冠肺炎感染和進展至中重度的效果,廖思涵表示,由結果可發現混打mRNA疫苗僅對於第一劑為嬌生疫苗的族群具有效益,混打組相較於非混打組,第一劑施打嬌生疫苗者發生新冠肺炎感染及後續進展至中度和重度,下降的風險分別為51%、22%和67%。

研發中的次世代疫苗 動物實驗結果出爐

近期莫德納針對變種病毒研發次世代疫苗,究竟效果如何?台北醫學大學陳立昇教授表示,根據動物實驗結果顯示,接受過兩劑莫德納疫苗之後,中和抗體的濃度隨時間下降,接著,分別在接種改良過的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以及未改良過的原始疫苗。兩週後,第三劑原始疫苗對於Delta、Omicron的中和抗體濃度皆有不錯的表現,而改良過的疫苗,也發現與原始疫苗效果相當,但稍稍遜色一些。不過,陳立昇認為,這是動物實驗的結果,若未來改良疫苗用於人體,或許會有不同的表現,期待疫苗持續研發。

中研院 莫德納研發次世代疫苗 對抗Omicron實驗結果出爐

▲莫德納改良疫苗,第三劑中和抗體濃度。@《新冠肺炎防疫科學園地》直播

另外,中研院近期也運用和莫德納相似的mRNA疫苗製備技術,發展針對包含Omicron、Delta以及Beta變異病毒株的次世代疫苗。陳立昇表示,目前透過動物實驗,藉由對變種病毒變異位點混合疫苗(Hybrid vaccine)以及針對近期引起世界大流行之Delta與Omicron變異株開發的雙價(Bivalent vaccine)次世代疫苗,可克服變種病毒產生之免疫逃脫效應,於施打族群中有效產生族群免疫力,能降低大流行的威脅。

中研院 莫德納研發次世代疫苗 對抗Omicron實驗結果出爐

▲台灣中研院研發次世代疫苗效益。@《新冠肺炎防疫科學園地》直播

而在初步的小鼠實驗中顯示,新開發的次世代疫苗可有效激發對抗包含Omicron病毒的廣效中和抗體,達到抑制病毒的效益,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樂觀表示,隨著次世代疫苗的開發,尤其中研院所開發的新疫苗,帶來了對抗Omicron變異株的新希望,希望能早日問世。

然而,疫苗要能順利打到人體身上並不容易,根據媒體報導,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長陶秘華指出,首先必須要有合格的原物料,以及GMP認證的製造廠域,但目前台灣所有的GMP廠商中,並沒有能夠生產mRNA藥物 的製造廠,即便這兩項問題解決,還得經過人體的第一到第三期的臨床試驗,期程是未知數。

參考資料:

1.      Muik A, et al., Science, 2022 

2.      Thompson MG, et al.,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22

3.      Gagne M, et al. BioRxiv preprint, 2022

4.      Lee et al., BioRxiv, 2022

5.      Mayr FB, et al., N Engl J Med., 2022

【延伸閱讀】

腳腫如蚯蚓又痠麻 輕鬆擺脫靜脈曲張就靠「它」

高風險患者治療易遇困境 染色體分析助多發性骨髓瘤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8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 1名70歲阿嬤,本身是糖尿病患,長期接受血糖控制,但某次腳外側不小心用出傷口,但換藥一個多月卻仍未好,有時傷口甚至還有臭味;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葉俊廷指出,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就可能使免疫能力下降,這時若足部等出現潰傷感染,不但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台灣失智症協會家屬們日前自行組團至新社遊玩,有位張爺爺意外走失,眾多家屬幫忙尋找,向當地派出所報案尋求幫助。然而,值班員警卻未能即時受理報案,經當地店家及多位家屬奔波溝通,經報案四次才予以受理。失智長者欠缺方向感及判斷力,容易發生不幸意外,家屬們希望員警能在第一時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免費肝癌篩檢來了!肝基會將於本周日舉行千人免費腹部超音波篩檢,不限居住地區,只要年滿40歲就能參加,預計在7小時內完成2000人腹部超音波檢查。該會董事長許金川表示,B、C肝炎患者最好踴躍參加檢查,且每半年定期檢查。   每40分鐘1人肝病死亡 根據衛生福利...

閱讀詳情 »

陰道有氣味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表現,但氣味太重就會比較尷尬。灌洗陰道、洗澡過於頻繁、衣物過於緊身以及使用含某些化學物質的肥皂都可能引起陰道異味。如果你自己覺得這種異味太重,可以參照以下方法來將其去除。   識別成因 陰道感染引起異味。要防止陰道異味惡化,找出它的成因很重要。最常見的成因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