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乾溼大不同! 黃斑部病變莫輕忽

乾溼大不同! 黃斑部病變莫輕忽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黃斑部病變也有乾濕之分?!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平均每10位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中,就有1人患有黃斑部病變,其中,約有9成的患者,是屬於症狀較輕微的乾性黃斑部病變。醫師提醒,雖然乾性黃斑部病變大多不需要治療,只要保養和觀察即可,但若是輕忽,很容易就會惡化變成症狀較嚴重的濕性黃斑部病變。

一般來說,老年性黃斑部依是否產生脈絡膜新生血管,可分為乾性(wet AMD)和濕性(dry AMD)兩種類型。振興醫院眼科部主任暨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前理事長劉榮宏醫師解釋,還未形成脈絡膜新生血管者屬於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通常對視力影響較小;但時日一久,仍有可能惡化為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而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在黃斑部下方會有異常血管生長,滲漏血液並產生積液,可能會因脈絡膜新生血管而產生黃斑部水腫、出血等現象,造成疤痕及永久視力損傷。值得慶幸的是,約有90%的黃斑部病變是屬於乾性,只是退化僅需要觀察追蹤。

劉榮宏醫師進一步說明,乾性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常見的症狀有視線變的黯淡、模糊,看東西時變得沒那麼明顯,閱讀時會有些困難,容易被誤認為是老花眼;而濕性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則會有視野中央出現灰灰黑黑的、扭曲變形等現象,常被誤以為是白內障引起。

「目前的治療主要都是針對新生血管有漏水和出血的患者,因此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大多都是以保養為主。」劉榮宏醫師提醒,門診上常遇到很多患者都是等到視力嚴重喪失、家屬發現後才就醫,甚至有民眾因為黃斑部病變,看東西有黑影而誤以為自己看到好兄弟。其實,只要發現視力突然急速減退、視野中央扭曲變形、看東西有黑影,就是黃斑部產生病變的症狀,應盡速尋求視網膜專科醫師的協助。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102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上了年紀的人牙口不好,消化功能又差,端午佳節,望著香噴噴的粽子,似乎也很難下肚。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建議,處理內餡時,可先以鳳梨醃製軟化肉塊,包粽子和放餡料時不要緊壓,留些空間讓食材吸水,粽子才會更鬆軟,好入口消化。 為了照顧高齡者營養,國健署積極推廣「高齡營養飲食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卵巢癌號稱「寧靜殺手」,近半發現多晚期,且治療後易復發,患者難免灰心。嘉義長庚醫院婦癌團隊召集人、婦產科病房主任陳兆瑜鼓勵,近來新式手術、溫熱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進步,治療選擇多元,患者應積極治療,並與醫師討論合適「維持性療法」,延緩癌症復發時間。卵巢癌難發現 高風險族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不是小鹿亂撞! 心律不整要當心心撲通撲通跳,心悸不舒服,很可能是因為心房顫動、心室頻脈等心律不整引起的。簡單來說,心律不整一般分為心跳過快、心跳過慢,以及心臟提前收縮,而導致心臟無法以正常速率跳動。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黃靜惠主治醫師指出,心律不整常見的原因幾個,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協助民眾方便自我健康管理,桃園衛生局藉由資訊科技配合佈建遠距健康量測站,設計出「桃園醫療小管家」App,民眾只要使用智慧型手機,就能紀錄包括血壓、血糖、體重數值管理,飲食、計步、心房顫動檢測等紀錄。桃園衛生局局長王文彥指出,APP更設置親友圈功能,讓子女能隨時查看家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