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彰基3D高解析度導管電燒術 挽救嚴重心律不整

彰基3D高解析度導管電燒術 挽救嚴重心律不整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不是小鹿亂撞! 心律不整要當心

心撲通撲通跳,心悸不舒服,很可能是因為心房顫動、心室頻脈等心律不整引起的。簡單來說,心律不整一般分為心跳過快、心跳過慢,以及心臟提前收縮,而導致心臟無法以正常速率跳動。

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黃靜惠主治醫師指出,心律不整常見的原因幾個,第一類是有心臟病史、做過開心手術後引起的;第二類是慢性共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造成;第三類則是非法濫用藥物,像安非他命及古柯鹼導致;還有肥胖也是危險因子,像是肥胖相關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會引起心律不整;最後一類是因為遺傳或基因突變而引起的心律不整。

黃靜惠醫師分享,心律不整的治療有兩大類,一類是抗心律不整的藥物治療;第二類是介入性的治療,如導管燒灼術,或以人工節律器、去顫器做植入性醫療處置,甚至用開刀手術來治療。

女孩肚痛想吐 「心跳兩百多下」竟是心律不整

曾有一名5歲小女孩,有一天覺得肚子痛、想吐,而且臉色蒼白,還喘不過氣,父母帶她到院就醫後,醫師聽診發現心跳竟快到每分鐘兩百多下,透過心電圖檢查後才確診為上心室心律不整,於是父母就決定採取導管燒灼術治療。

收治案例的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吳焜烺主治醫師說明,治療過程中,發現患者上心室的不正常電路導線相當接近正常傳導路徑,若是以一般導管電燒術處理,很可能會燒斷正常傳導路徑,恐怕會造成一輩子都要植入節律器,因此決定以冷凍消融導管治療,結果相當成功,小朋友隔天就出院了。如今小朋友已經8歲,目前穩定回診追蹤。

吳焜烺醫師解釋,正常的心臟放電,應該由右心室的竇房結釋出訊號,傳導到左右心室底部;不正常的放電卻是從竇房結將訊號「繞路」直接傳至左心室或右心室再回到心房,打亂心跳節奏。小朋友的心律不整大部分是先天造成,成人則是後天因素居多。

五旬翁心肌梗塞住院 心室頻脈裝葉克膜鬼門關前走一遭

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黃宏凱主治醫師分享另一名56歲男性病患,因為心肌梗塞住院,過程中因血壓不穩定,導致造成心室頻脈,病情嚴重到藥物無法控制,必須以葉克膜維持生命。

黃宏凱醫師表示,因為心室頻脈放電路徑複雜,難用傳統3D去定位,醫療團隊當時在患者裝置葉克膜的情形下,改用新型3D多電極高解析球型定位系統,精準定位心室頻脈的病灶。經過導管電燒術治療後,病人從一開始每天發作的心室頻脈,到術後檢測已經沒有心室頻脈。後來病患也成功脫離葉克膜,到目前生命跡象穩定且未再發生心臟電風暴。


彰基3D高解析度導管電燒術 挽救嚴重心律不整

▲黃水坤教授期盼未來,彰基能走出「中區」,放眼全台,踏上國際,與其他地方合作交流,為廣大的患者帶來更優質的服務。

3D多電極高解析球型定位電燒術 精準定位治療才對位

團隊中的廖英傑主治醫師指出,傳統心律不整電燒術大部分是治療有明顯且簡易的病灶,用傳統的導管就能找出病灶的位置。但本案的心律不整比較複雜,較難以定位,所以需要透過3D立體定位,才能精確執行導管電燒治療術。

廖醫師說明,導管電燒治療術成功與否,導管的定位準確度有很大影響。若是定位不精確或是定位點太少,就很難探測到正確的電燒病灶位置。3D多電極高解析球型定位系統,特點是能以球型的64個電極,在瞬間探測到多個定位點,當面臨較複雜的心律不整時,能突破傳統3D導管較難定位的困境,是一個非常好的輔助工具。

彰基心律不整團隊醞釀能量 盼走出中區 放眼國際

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心律不整權威及團隊召集人黃水坤教授表示,心律不整的治療已經不需要開刀就能有很好的療效,除了藥物以外,最主流的治療,就是以心導管放置到心臟裡頭,先定位心律不整的病灶,然後以各種不同的能量流入導管最尖端的導極去移除病灶,如此病人有很高的治癒率。

「彰基的團隊相當齊全,有專業人才、有高階設備,加上積極的教學與研究,各方面多管齊下,把彰基整個心律不整的團隊帶到另一個境界。」黃水坤教授期盼未來,彰基能走出「中區」,放眼全台,踏上國際,與其他地方合作交流,為廣大的患者帶來更優質的服務。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5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執行「懸浮微粒特徵對民眾健康影響之研究」,106年針對捷運、公車、汽車、機車、步行、腳踏車等6大交通方式,以環保署測站濃度為基準,結果發現,大家以為空氣品質應該最好的捷運,竟然位居PM2.5濃度暴露之首。 研究團隊發現,捷運為PM2.5汙染冠軍,夏...

閱讀詳情 »

為保護、促進及支持母乳哺育,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將每年8月1日至8月7日訂為國際母乳周,今年宣導主題為「增能家長,啟動哺乳」,強調伴侶、家人、職場與社會的支持都能改善與營造促進母乳哺育的環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響應,將在8月5日於台北車站大廳舉辦「哺乳媽咪創意時尚秀」,邀請哺乳媽媽及...

閱讀詳情 »

大家都知道在睡覺前洗個溫水澡可以改善睡眠,但什麼時候才是黃金時間呢?最近1項新的研究給出答案,研究刊登在《睡眠醫學評論雜誌》(Sleep Medicine Reviews)。 有固定的運動習慣、保持臥室涼爽、在睡覺前避免飲酒等,都是能提升睡眠品質的方法。而睡前洗澡之所以也能幫助入眠,是因為溫水可以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退化性聽損發生年齡約從50歲開始,隨著年齡增長,大腦聽覺中樞退化,接收到的刺激減少,或因噪音刺激、疾病感染等外在因素導致聽覺器官加速老化,也恐影響活動意願甚至溝通力,提升失智風險,PSA華科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林龍森表示,中高齡者容易因聽損造成焦慮,導致社交活動減少,甚至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