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乾癢、脫皮「節氣病」上身了? 中醫師教你3招緩解皮膚症狀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明顯轉涼了,不少「節氣病」的病號也開始湧現,國內中醫門診近來就多了許多咳嗽及皮膚症狀的病人。尤其不少人抱怨臉上皮膚都脫皮了、身體還有點乾癢,中醫師表示,針對這一類秋冬乾燥脫皮的現象,就必須「早睡」加上「忌口」,並可靠著自我按摩穴道,按摩曲池穴、三陰交穴來緩解皮膚症狀。

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林巧梅指出,肺主皮毛,所以秋燥也會影響到皮膚,這個季節需要注意洗澡水溫度不要過熱,並選用較滋潤的沐浴乳,有些肥皂較不適合。

另外,飲食上需避免太重口味及菸酒、烤、炸、辣等食物,作息需要盡量在晚上11點前就寢,因為太晚睡會耗傷體內陰分,讓症狀加重;也可以煮白木耳百合紅棗湯來養血潤肺,建議可以按摩曲池穴、三陰交穴來緩解皮膚症狀。

不只皮膚容易出問題,林巧梅點出,這個季節還有一群人喉嚨乾燥易咳嗽,乾咳也是秋冬常出現的症狀,坊間常說的「蒸梨子」食療,就非常適合治療這類乾咳,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痰多的咳嗽就不適合;除了蒸梨子外,林巧梅建議,民眾也可以煮一些白木耳百合南杏湯來潤肺,緩解乾咳症狀。

林巧梅指出,如果是溫差變化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過敏反應的民眾,則要特別注意脖子的保暖,可以圍著絲巾睡覺;早上如果早起運動,也盡量圍著絲巾或脖圍。如果是已經感冒、發燒、感染或懷孕及服用其它西藥的人,食療之前仍需請醫師評估。穴道按摩上則可以選擇合谷穴、尺澤穴來固肺提升免疫力。

林巧梅說,即將進入冬季,天冷會讓人的血液循環更差一點,末梢循環較差的民眾,如果常常手腳冰冷、小腿容易水腫的話,可以自己在家泡腳,買一些生薑,不削皮、切幾片,放入水中,水滾後先煮15分鐘,再加入泡腳桶的溫水裡,泡約20到30分鐘,可以有改善循環跟消水腫的功效,另搭配按摩陰陵泉穴效果更佳;如果四肢冰冷情況較為嚴重的人,則建議可以加一些老薑及艾葉。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眼角內多長條廔管「卡滿結石」細菌入侵 她眼球險被摘除

感冒後鼻塞、頭痛欲裂? 當心「鼻腔」還有更大麻煩等著你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會陰傷口照護小提醒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孫序東 很多媽咪產後注意的第一件事情是哺乳,總擔心自己奶量夠不夠、寶寶有沒有吃飽…,全心全意只專注在寶寶身上,但還是要提醒媽咪,生產所造成的傷口也需要適當的照護,才能恢復的又快又好。   自然產.認識會陰...

閱讀詳情 »

把握4重點‧高危險群媽媽莫驚慌 文╱郭珮綺 採訪諮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婦產科主治醫師楊于萱 許多孕媽咪或許沒聽過「子癇前症」,但「高血壓」這個疾病你一定知道!患有這個疾病,最嚴重可是會影響母體和胎兒健康,高危險群孕媽咪絕對不能輕忽。 在寶寶的成長中,胎盤扮演很重要的關鍵角色,一但功能減退,將會造成寶...

閱讀詳情 »

近日低溫不斷下探,即便不出門,卻仍能感覺到寒風陣陣,該如何讓身體暖和起來呢?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高定一主治醫師表示,天冷時,寒氣最容易從頭、頸、腹等處進入體內,因此身體感覺寒冷時,可先檢視頸部、腹部的保暖工作是否充足,或用吹風機把大椎、天突、神闕等穴位吹熱,都有助讓身體暖起來喔。  1. 大椎穴:正坐...

閱讀詳情 »

熊湘台 專欄 退休好幸福 總顧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去年六月份領了敬老卡之後,知道自己不再年輕了,儘管自己的心裡一直拒絕承認已經步入老年的事實,可是現實就是現實;再加上,我發現最近幾次打高爾夫球發球插好Tee,站起來準備發球時,覺得有點頭暈站不穩,要休息一下才可以發球,一想不對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