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了解產後憂鬱.用4方法陪伴媽媽(內有產後憂鬱量表)

了解產後憂鬱.用4方法陪伴媽媽

文/劉敏涵 採訪諮詢/衛福部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佳霈

有些媽媽會在產後進入一段低潮期,而另一半、或者家人朋友,扮演了關鍵的輔助角色。留意媽媽的心理狀態,並做好正確的陪伴方式,能協助媽媽遠離產後憂鬱。

了解產後憂鬱.用4方法陪伴媽媽(內有產後憂鬱量表)

 

定期評估.早期發現治療

衛福部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佳霈指出,懷孕前後,女性荷爾蒙會產生大幅變化,容易讓媽媽的情緒產生較大波動,再加上要適應擔任照顧者的角色,累積照顧新生兒的疲勞、背負經濟壓力等,都容易讓媽媽感到鬱鬱寡歡。

有些媽媽在產後第一週會感到情緒低落,但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仍能夠照顧寶寶,遇到開心的事情也會產生正面情緒,產後2週後情況就會漸漸復原。然而,如果情緒低落如果持續,甚至維持幾個月,則需要小心留意,及早尋求治療。

了解產後憂鬱.用4方法陪伴媽媽(內有產後憂鬱量表)

產後憂鬱最常見於生第一胎,但憂鬱症復發機率高達20~30%。林佳霈醫師建議,媽媽應在產後每周填寫一次產後憂鬱評估量表,持續追蹤自己的心理狀態。由於媽媽剛生完孩子,容易將所有重心放在寶寶上,忽視自己的情緒變化;或起初填寫量表沒有異狀,但幾週後才出現憂鬱的跡象,因此丈夫可協助留意媽媽的心理狀況,適時提醒媽媽做產後憂鬱評估。

 

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

如何幫助產後憂鬱媽媽?

  1. 同理對方

當媽媽鼓起勇氣分享煩惱,其家人或朋友,應試著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幫媽媽講出說不出口的感覺,就是最基本的同理技巧,很多時候藉由同理媽媽的感受,就能讓對方感到滿滿的支持。

 

  1. 擔任傾聽者而非指導者

當他人分享自己的煩惱,我們有時會不小心落入「指導者」的角色,跟對方說明解決問題的方法,或只說一些加油打氣的話語,例如:「想開點」、「放輕鬆」、「振作點」,但這些話語無助於安慰產婦,反而容易間接形成「指責」,加重壓力。產後憂鬱的媽媽不缺乏指導,而最需要傾聽與陪伴,只要聆聽對方抒發情緒,陪伴在身旁,就能給予良好的心靈慰藉。

了解產後憂鬱.用4方法陪伴媽媽(內有產後憂鬱量表)

 

  1. 不要只關注寶寶

當媽媽經歷完辛苦的生產歷程,親朋好友來拜訪,焦點卻全在新生兒身上,自然會感受不佳。因此,家人、朋友可多主動給予一些關心,肯定其付出,多給予媽媽精神上的支持。

 

  1. 陪伴媽媽就醫

社會對於產後憂鬱仍抱持許多偏見、誤解,難免會使媽媽對於就醫治療感到彆扭,家人、朋友應主動陪同就醫,除了能幫忙注意醫師所叮嚀的事項,也能給予媽媽安全感,陪伴度過產後憂鬱的難關。社會上也有很多心理資源及實質資助可以運用,媽媽必要時可以詢問當地衛生局或社會局以獲得協助。

 

了解產後憂鬱.用4方法陪伴媽媽(內有產後憂鬱量表)

※原文刊載於2019年4月號《媽媽寶寶》386期。

※原文連結

 

※延伸閱讀

4要點.向產後憂鬱說再見

產後心情Blue,媽咪沮喪情緒如何排解?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單日27例,再創新低,但死亡人數卻又攀高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2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7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7例死亡。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昨公布死亡個案掉到僅1人,今日死亡人數又再向上攀升。 中央流...

閱讀詳情 »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12日,是否降級、微解封,行政院長蘇貞昌昨(5)日透露,若近日疫情穩定、符合條件,預計本週內由指揮中心記者會統一向國人報告。蘇貞昌今天則是再提到說,大家再忍耐一段時間,相信早日能夠讓大家恢復正常生活。7月起疫苗擴大接種,台北市、新北市等4地開放施打莫德納疫苗。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屏東印度Delta變異株群聚及相關感染事件,連續二天再爆新確診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6)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公布,相關匡列接觸者當中,又有1人陰轉陽確診,值得注意的是該案15184曾與先前確診的3名個案一共泡茶,在轉入集中檢疫所亦與昨才確診的案15...

閱讀詳情 »

新北市今天開放70歲以上(原住民60歲以上)長者預約施打疫苗,新北市長侯友宜上午表示,今早網路非常順暢,一小時就有3萬5千人預約完成,未出現首次網路預約大塞車情形。侯友宜上午視察中和區疫苗接種情形,他表示,今天替公車、捷運司機施打疫苗,共有2696人,今天預訂施打800人,一早就打了600人,相當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