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無解的肩頸疼痛?醫師淺談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醫生,我肩頸痛已經好久了,都找不出原因。」適康復健科診所院長陳建宏表示,肌筋膜疼痛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早期只要找不出原因的肌肉疼痛皆歸因於此,而如今醫學上已對於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有更深入的了解,治療因此較能對症下藥,提高解決成效。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形成原因,多與個人的情緒壓力、錯誤姿勢及過度使用有關。陳建宏醫師說明,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由於局部肌肉長時間過度收縮,無法放鬆舒緩,最後累積形成難以緩解的疼痛,常發生於需要久坐、久站、有反覆性重複動作的族群,好發年齡為30至50歲之間,但臨床顯示肌筋膜症候群的發生年齡已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

 

在診斷時,醫師通常會在患者疼痛部位局部按壓,找到特定的激痛點(trigger point),這些激痛點會呈現小而僵硬的結節,或是疼痛感在按壓時會放射到其他部位,產生轉移痛。傳統治療上多使用藥物,包括消炎藥、肌肉鬆弛劑或是抗憂鬱藥等,物理治療則包括熱敷、電療,也能助於舒緩疼痛。

 

不過,診斷時若是發現患部有明顯激痛點,則可透過乾針或體外震波進行進一步治療。乾針是以利用針灸或類針灸的針具施作,但扎針位置並非在穴位,而是在肌肉的激痛點上,可達到放鬆舒緩的效果。體外震波則是利用高度聚焦能量的震波,以非侵入方式傳導至目標部位,刺激組織代謝新生,以修復肌腱,此法較適合於大面積疼痛患者。

 

陳建宏醫師提醒,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在保養與預防上也不可少,建議平時應避免保持同一姿勢過久、養成適當運動習慣、多泡熱水澡、少當低頭族,心情上則盡量調適身心狀況、找出壓力來源對症下藥,避免過度的焦慮與壓力。畢竟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為長期累積症狀,要能長期抗戰,耐心維持生活習慣與品質,才是解決的根本之道。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冬天為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低溫容易增加血管收縮的機率,使血管變細,也使得血壓容易增高,導致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因此在寒冷的冬天穿著足夠的衣服保暖相當重要!除此之外,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強調,飲食上也需多加留意「鈉」含量的攝取。飲食中吃下過多的鈉是造成高血壓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2021年即將結束,台灣入口網站《Yahoo》分享2021年的10大新聞,其中與疫苗相關的新聞,在東京奧運等大事中,仍衝上前3名。今年夏季的突發疫情,使得全國上下一陣驚慌,動盪不安,還引發搶打疫苗潮。然現在疫情趨緩,疫苗多到甚至需要「有獎徵打」;相對地雖然2020東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曾有氣胸病史的15歲鄭同學,日前因左胸劇烈疼痛,嚴重影響呼吸而至急診就醫,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復發,考量鄭同學發作次數頻繁,右側也曾發作過氣胸,收治醫師以「劍突下單孔胸腔內視鏡雙側肺泡切除術併肋膜沾黏術」治療,術後第5天,鄭同學平安出院,免於氣胸復發之苦。出現「自發性氣胸」...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8)日表示,今日無新增本土與死亡個案,但有19例境外移入。所有境外移入共有9男10女,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有8例從美國入境,其餘為哈薩克、瑞士、土耳其等地入境,入境日介於12月14日至12月26日。共有16例突破性感染,有1人打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