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飲食陷阱「鈉」麼多! 營養師教你趨吉避凶血壓不飆升

飲食陷阱「鈉」麼多! 營養師教你趨吉避凶血壓不飆升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冬天為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低溫容易增加血管收縮的機率,使血管變細,也使得血壓容易增高,導致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因此在寒冷的冬天穿著足夠的衣服保暖相當重要!除此之外,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強調,飲食上也需多加留意「鈉」含量的攝取。飲食中吃下過多的鈉是造成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壓若控制不佳易導致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


想預防高血壓或已有高血壓問題的民眾,潘富子營養師認為避免吃重鹹是第一步!現代人生活因忙碌,飲食方式講求快速、方便,也隨著冬季氣溫明顯驟降,飲食也會因為了取暖也有些改變,營養師特別整理了5大高鈉食物,提醒民眾在攝取上必須留意食用份量。


飲食陷阱「鈉」麼多! 營養師教你趨吉避凶血壓不飆升

▲以1包市售的紅燒牛腩調理包來看,1包約200公克,其中鈉含量就高達約1,371毫克。(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1.調理包:調理包的食用方式最適合上班忙碌的族群,只需經過簡單加熱就可開封食用。以1包市售的紅燒牛腩調理包來看,1包約200公克,其中鈉含量就高達約1,371毫克。若1天3餐中,吃2次用調理包當主食,其鈉攝取就已超過當日攝取量。


飲食陷阱「鈉」麼多! 營養師教你趨吉避凶血壓不飆升

▲泡麵的鈉含量也是不能小覷,以市售的袋裝花雕雞麵來看,1小袋的花雕雞麵鈉含量也高達1,200毫克。(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2.泡麵:泡麵的食用方式也是方便且快速,再加上熱呼呼的湯頭最適合在冬天裡取暖食用,尤其以麻油雞、花雕雞或有其它料理酒入味等風味泡麵,更是在冬季裡大受民眾喜愛。但泡麵的鈉含量也是不能小覷,以市售的袋裝花雕雞麵來看,1小袋的花雕雞麵鈉含量也高達1,200毫克,整份吃下去相當於已吃下當日鈉攝取量的一半。


飲食陷阱「鈉」麼多! 營養師教你趨吉避凶血壓不飆升

▲以國人熱愛的麻辣火鍋湯底來看,1碗(200c.c.)鈉含量約1,255毫克,超過當日鈉攝取量的2分之1。(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3.火鍋湯底:每到冬天,最愛與親友相約吃火鍋開心相聚享受美食,但火鍋湯底內的鈉含量也是相當驚人。以國人熱愛的麻辣火鍋湯底來看,1碗(200c.c.)鈉含量約1,255毫克,超過當日鈉攝取量的2分之1。潘富子營養師表示,在冬季裡還是可以開心吃火鍋,但湯底盡量選擇由昆布或蔬菜熬製的清湯底,不僅減鹽也可降低熱量的攝取。


飲食陷阱「鈉」麼多! 營養師教你趨吉避凶血壓不飆升

▲以市售的醬瓜來看,1罐醬瓜的鈉含量也有1,765毫克,鈉含量也是相當高。(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4.醬菜:冬天裡喜愛的食物還有來碗熱呼呼的粥,白粥的鈉含量雖然不高,潘富子營養師要提醒的是吃粥用的配菜,常以醃漬、罐頭做為保存方式,而製作過程中就會加入大量的鹽,相對食物的鈉含量也提高。以市售的醬瓜來看,1罐醬瓜的鈉含量也有1,765毫克,鈉含量也是相當高,提醒民眾千萬別因爽脆涮嘴的口感就一口接一口,而忘了控制份量。


飲食陷阱「鈉」麼多! 營養師教你趨吉避凶血壓不飆升

▲100克的豆乳醬料,其中鈉含量更是驚人,高達2,945毫克。(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5.豆乳醬:國人在冬季裡喜愛用食補的方式做為取暖,潘富子營養師指出民眾在吃薑母鴨、羊肉爐時通常都會搭配豆乳醬一起食用。100克的豆乳醬料,其中鈉含量更是驚人,高達2,945毫克。在享受美食時,醬料的份量千萬要斟酌食用。


最後,潘富子營養師提醒,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自己認為沒有明顯不舒服症狀,尤其是發生心肌梗塞時甚至是猝死總是來的又快又急,真的會讓人措手不及!維持健康的飲食方式,並安排健康檢查對於預防高血壓及控制都是最好的方法。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口臭、火氣大恐牙周病發出警訊 無痛雷射解除牙周危機
▸跌倒是老人意外死亡主因 膀胱過動讓長輩跌倒機率倍增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2020年農曆假期比較早,才剛過元旦沒多久,馬上1月23日春節連假就來到,可能很多人想要趁2019年底,就開始大掃除,清潔家裡內內外外除舊布新,但是每年都會有相同經驗,雖然家中煥然一新,身體卻這也痛那也痛,行動力像是老了20歲,但其實大掃除盡量保持少量多次,就能讓身體...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76年次的小曼,門牙本來就有一點縫隙又有些泛黃,每次只要開口笑,上排牙齦就像整個要飛出來的感覺,因為正在準備拍婚紗照,希望日後能留下美麗的回憶,於是決定求助牙科醫師,希望能改善過多牙齦外露的問題。前後費時2個多月,經牙齦整形手術後,待牙肉生長穩定且牙齒視覺比例上覺得滿...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人活著就要動,只有活動才會健康,然而活動時,膝關節承受著身體的重量,往往容易出狀況,各年齡層皆有可能引發關節疼痛,初期可透過藥物或針劑方式改善,置換人工關節則是最後一途。最新的醫療趨勢,是透過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讓患者的軟骨修復再生,提早預防膝關節老化。 &nbs...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年逾60歲的張先生有多年攝護腺肥大病史,這段期間斷斷續續服藥治療,排尿雖有些不順,但並不以為意,直到近來天氣變冷,感冒吃藥、又小酌幾杯取暖,未料半夜起床竟無法解尿且腹脹難忍,急忙至醫院急診、插尿管,檢查發現攝護腺肥大阻塞已導致膀胱脹大變形,併發2個猶如袋子般的憩室,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