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逆轉退化性關節炎 自體幹細胞治療成焦點

逆轉退化性關節炎 自體幹細胞治療成焦點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人活著就要動,只有活動才會健康,然而活動時,膝關節承受著身體的重量,往往容易出狀況,各年齡層皆有可能引發關節疼痛,初期可透過藥物或針劑方式改善,置換人工關節則是最後一途。最新的醫療趨勢,是透過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讓患者的軟骨修復再生,提早預防膝關節老化。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指出,膝關節主要是由股骨(大腿骨)、髕骨(膝蓋骨)、脛骨(小腿骨)3者所組成,因活動時會互相擠壓,故有1層軟骨作為緩衝、降低磨擦,這些軟骨若因外傷或老化被破壞,就會引發退化性膝關節炎。

 

多數患者初期症狀不明顯,只感覺膝蓋卡卡不順、不能蹲跪、無法久站、上下樓梯疼痛、坐久了站不起來,早晨起床會有關節僵硬的感覺,這些現象皆為軟骨磨損造成;中期行動時疼痛會加劇,後期甚至嚴重到連休息時都會痛。除年紀老化最為關鍵,體型肥胖、曾經受傷、或是過度使用者,也是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高風險族群。

 

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症狀透過休息會舒緩,熱敷、冰敷或按摩推拿,及服用消炎止痛藥都能緩解關節腫脹和發炎,但補充葡萄糖胺或膠原蛋白時,因為必須經由胃分解再從血液運送到關節,效果有限。釋高上說明,若藉由注射玻尿酸或PRP生長因子,直接將這些成分運送到關節腔,具有緩衝關節磨損作用,並能減輕疼痛及消炎,健保給付為半年注射3針,自費玻尿酸效用較持久,約1年注射1次。至於利用高濃度自體血小板血漿,激活血小板的生長用來修復關節軟骨,也有治療效果。

 

衛生福利部去年9月發布《特管法》,開放6項自體細胞治療,癌症申請數量最多,退化性關節炎位居第2。釋高上解釋,人體本身就是活體細胞庫,幹細胞存在於臍帶、皮膚、頭髮、骨髓及脂肪之中,能逆轉中期前的退化性關節炎,若經由純化後再培養數千萬甚至1億顆,注射入關節可望啟動關節軟骨修復、促進軟骨增生。目前已知髕骨下的脂肪幹細胞與膝關節成分較相近,研究顯示對於膝關節的軟骨增生成效較為明顯。年底將再修法,加強實驗室管理、提升品質,並開放細胞保存,可讓患者存起來自備使用或提供他人異體使用。

 

釋高上提醒,針對膝關節的平時保養,體重過重者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是正常體重的2倍,應盡量減少蹲、跪姿勢;關節曾受傷者,應避免慢跑、爬山、強烈球類運動,可透過游泳、走路或騎腳踏車等來加強關節肌肉韌帶強度;飲食方面,應講求均衡攝取、補充足夠蛋白質。總之,多留意身體的變化,早期發現並介入治療為佳。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一名60多歲的男性是典型的巴金森氏症,不但出現手抖、肢體僵硬等症狀,走路也變得遲緩且動作反應都隨著變慢;鹿港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致霖指出,40歲以上的巴金森氏症盛行率是千分之1至2人,症狀還會伴隨嗅覺異常、自律神經失調、睡眠障礙等。治療藥物上,目前已能針對補充腦部因神經退化而缺乏的多巴胺,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一名65歲婦人,手掌出現疼痛現象,且幾個月來慢慢演變成食指會卡住,且無法伸直,尤其早上起床症狀更為嚴重,雖有服藥且接受推拿針灸,但仍無法有效改善,就醫檢查後,醫師發現患者的手掌遠端靠近第二指基部處有壓痛感,且有顆粒狀物隨手指活動,確診為扳機指。扳機指或腕隧道症候群多...

閱讀詳情 »

8月2日,山東青島城陽的1歲男童腋窩下方長了個小疙瘩,就像是被蚊子叮咬,3日晚上卻因此住進了重症監護病房。  (圖片翻攝自aiweibang ,下同)記者從醫院瞭解到,經過兩次手術治療,目前男童狀況穩定,但尚沒有脫離生命危險!     一個小疙瘩引發休克 6...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父親節來到,不少民眾計畫吃大餐慶祝佳節,不過,為了替父親的健康著想,可別讓卡路里超標了!根據衛福部97到99年健康危險因子監測調查發現,台灣各地區18歲以上男性過重和肥胖盛行率為47.6%,顯示出近半數的男性有體重過重和肥胖的情形。楊梅天成醫院營養師陳美玉建議,飲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