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突胸痛、呼吸困難別輕忽 當心是「自發性氣胸」

突胸痛 呼吸困難別輕忽 當心是「自發性氣胸」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曾有氣胸病史的15歲鄭同學,日前因左胸劇烈疼痛,嚴重影響呼吸而至急診就醫,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復發,考量鄭同學發作次數頻繁,右側也曾發作過氣胸,收治醫師以「劍突下單孔胸腔內視鏡雙側肺泡切除術併肋膜沾黏術」治療,術後第5天,鄭同學平安出院,免於氣胸復發之苦。

出現「自發性氣胸」  高風險族群有徵兆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洪嘉聰醫師表示,「氣胸」是指因外傷或無任何外在因素的情況下,肺泡破裂,導致空氣不正常進入肋膜腔,引發肺臟部分或完全塌陷,使患者出現胸痛或呼吸困難等症狀;而自發性氣胸好發於16至24歲間,高瘦身材、有家族病史的年輕男性,且在未手術的情況下,復發率可高達30%至50%。

此外,若是未適當治療且頻繁復發,大量氣體反覆進入肋膜腔,不斷壓迫肺臟及心臟,致使肺部完全塌陷、血液回流受阻,就可能演變為「張力性氣胸」,發生缺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

傳統開胸疼痛、恢復期長 內視鏡手術更精準 

洪嘉聰醫師說明,若氣胸範圍較小,可採取保守治療,臥床休息吸純氧,待空氣自行吸收,或以胸管引流胸腔多餘空氣,加速病患恢復;若以手術方式治療氣胸,

傳統治療採用「開胸手術」,在肋間劃出約十公分的切口,術後傷口的疼痛時間與恢復期都較長,所以病人接受意願低。

為降低復發率與縮小手術傷口,近年採胸腔內視鏡手術治療,切口大小不超過三公分,能將復發率降低至5%以下,如劍突下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是在胸骨下方劃開一小切口,進入胸腔以進行手術,不僅可以同時處理雙側氣胸,更能避開肋間神經之壓迫,減少病人術後疼痛,改善生活品質。

呼吸困難、胸痛應警覺 這些活動應避免

除了自發性氣胸,呼吸系統疾病、抽菸或創傷也可能造成「續發性氣胸」、「創傷性氣胸」。洪嘉聰醫師提醒,曾氣胸發作的患者,當出現呼吸困難或胸痛時,應盡早就醫、接受治療;另外,應避免氣壓變化大的活動,如潛水、高空跳傘等,若需搭乘飛機也應先向醫師諮詢,以減少發作機率。

【延伸閱讀】

良性肌瘤也可能影響生育 達文西手術「留子宮」不留疤

HER2陽性新標靶 轉移性乳癌治療新紀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跌傷,皮膚有傷口,直接塗上優碘,這好嗎?流血了,應該使用抗生素嗎?振興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任藍淑馨指出,每個人都受過傷,但如果照護方法錯誤,很可能導致局部組織發炎,延緩傷口癒合時間。藍淑馨強調,只要用對方法,棘手傷口也會逐漸痊癒。去年收治一名憂鬱症少女,該患者在精神恍忽的情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女性為求擁有雄偉的「事業線」,可得要小心,以免「事業線」危於一旦,甚至會傷及性命!整形外科醫師發現,臨床上,最近出現不少婦女想要以自體脂肪隆乳來增大「事業線」,由於太貪心要求大尺寸,結果竟引發感染的案例,甚至還有人因此而導致敗血症和腎衰竭。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蒲啟明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上完廁所若發現糞便有血、顏色暗紅,千萬別以為是痔瘡不需檢查,當心是大腸癌的早期徵兆!一名67歲蔡女士就有長期的血便問題,卻誤以為是痔瘡出血沒有積極治療,直到前年6月經癌篩後確診已是大腸癌第3期。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政府提供50-69歲民眾2年免費1次「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結婚三年,妻子未能受孕,檢查發現,原來是罕見的精卵排斥,彼此不來電,機率小於2%。沒想到,雙方各自外遇,男方跟大陸小三生了兒子,而妻子傷心買醉,與人發生一夜情,做一次就中獎。儘管都有了孩子,但最後還是離婚收場。這對夫妻在竹科工作,婚後遲遲無法懷孕,歷經多次人工受孕均告失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