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人間6月病腸腸不舒服 吃對水果遠離腸胃不適

6月將至,不少人將面臨人生重大轉折,壓力也隨之而來,新生學童需面對首次入學的陌生感,考生則備受大考倒數的沉重負擔,畢業生得承受適應職場的焦慮,6月新娘準備展開全新未知的婚後生活,各種程度的壓力加上6月悶熱天氣,影響了社會大眾的身體、心理,造成了俗稱「6月病」。

6月病是種心理障礙綜合症,來自環境變更與席捲而來的生活壓力,患者常感到不安、焦慮、憂鬱、情緒低落、容易疲勞、失去幹勁、渾身無力、沒有食慾等,甚至判斷能力及思考速度均急劇下降,也會出現便祕、腹瀉、頭暈、噁心等生理症狀,大大影響學業、職場表現及生活品質。

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陳志道指出,面對沉重的壓力時,人體容易出現腹瀉、便祕、腹痛、腹脹等腸胃不適症狀,加上6月適逢端午節,民眾食用過多油膩且不易消化的粽子,更容易加劇腸胃道敏感。

面對腸胃道不適,除了採用國外研究證實,有助於改善大腸激躁症及腸胃道敏感症狀的低FODMAP(低腹敏)飲食外;平時應多攝取富含水溶性纖維的水果,如奇異果、柑橘等,維持腸道健康。

由於腸道是人類第2個大腦,腸道菌落多元性和益生菌比例會直接影響人類免疫、神經及內分泌系統。而膳食纖維是腸道益生菌的營養來源,助於腸道好菌生長,抑制壞菌。建議平日多吃對的水果,維持腸道好菌相,才能擁有健康的腸道及心情,面對變化多端的生活。

近年來,澳洲、英國、紐西蘭、北歐及美國已有多項研究顯示,「低腹敏」飲食能有效減輕腸道引起的不適症狀。FODMAPs係指存於天然食材或食品添加物中的短鏈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時在小腸無法被吸收而直接進入大腸,經過腸道細菌發酵,會造成脹氣、腹痛、腹瀉。澳洲蒙納許大學研究發現,50%至80%的研究對象在施行低腹敏飲食後,腸胃道不適症狀況得以改善。

陳志道表示,腸道敏感者在飲食方面要小心選擇,若攝取過多高腹敏的水果,例如:蘋果、芒果、西瓜及過熟的香蕉,有可能加劇胃腸不適,應先掌握自己腸胃的耐受量再酌量攝取;而奇異果、草莓、哈密瓜、葡萄等屬低腹敏水果,有助緩解功能性腸道症狀,可以放心食用。國內研究證實,每天2顆奇異果能改善便祕型腸躁症,促進腸胃暢通,而高維生素C更可以改善情緒,保持身心快樂,增強活力,讓生活重拾健康、愉快的節奏。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一批42萬劑AZ疫苗今(27)日開放配送,全國先灑出15萬劑,卻傳出高雄獲得分配2.1萬劑,竟比重災區的新北市拿到的1.8萬劑還多,引發質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公布分配原則,原來是一律用尚未接種過第一劑的醫事人員的6成比例去算出來的。 根據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記者李訢愷/健康報導 因為新冠肺炎病毒快速在傳播,新竹科學園區,有鑑於染疫人數的迅速增加中,將在竹科設立篩檢站中心。有鑑於竹科大廠友達、世界先進等單位染疫人數增加,竹科將在下星期設立篩檢站。 全台灣疫情嚴峻,台灣科技重鎮新竹科學園區也陸續傳出確診案例,面板龍頭廠友達、八吋代工龍頭世界先進、台積電等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單波疫情飆破5千例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新增40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01例本土個案及4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266例,總計671例。確診個案中亦新增13例死亡,再寫下單日死亡人數新高紀錄。 自5月11日本土疫情「多...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自5月11日本土疫情「多點爆發」以來,短時間內確診暴增,今(27)日最新累計數字已飆破5400例,連帶讓醫療崩潰只在一線之間,連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都公開求救。為了清空病房,挪出醫療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公布全面鬆綁現行解除隔離的條件,好讓輕症、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