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他術後腸沾黏 食物堆腸道兩星期

他術後腸沾黏 食物堆腸道兩星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50歲的吳先生,兩年前罹患大腸癌接受手術切除,但術後半年開始出現腹痛、便祕等症狀,他以為腸胃功能減弱引起腸胃不適,自行到藥局買藥吃;不料,腹脹愈趨嚴重,3個月前突然嘔吐、高燒,送至急診檢查,發現其腸沾黏引發腸阻塞,食物堆積腸道長達兩星期之久。

收治個案的義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蔡明憲表示,腸沾黏是腹部手術後常見的後遺症,該名患者發生腸沾黏造成食物無法通過,堆積在腸道內導致腸阻塞,最後大量細菌孳生引起高燒不退,經過清除腸道沾黏組織,腸胃不適及高燒情況已改善,但仍須定期回診追蹤,以免腸沾黏再次復發。

根據衛生福利部102年統計,全台腹腔消化系統相關手術超過53萬人次,研究指出,開放式手術嚴重度不等的沾黏機率高達9成3,相當於全台一年有逾45萬人次腹部手術恐有沾黏後遺症。

蔡明憲指出,常見的腹腔消化系統手術,如減重胃切除、小腸繞道、大腸癌切除、胃癌切除、肝癌、膽道結石等,術後患者都有沾黏的風險,尤其傷口愈大發生沾黏比例愈高,嚴重腸沾黏恐導致腸阻塞,恐造成腸壞死,引發敗血症而致死。

「術後有傷口就會發生沾黏!」蔡明憲強調,要預防術後沾黏,建議使用防沾黏貼片,保護膜可將傷口與器官隔離,讓傷口慢慢復原及重新生長,避免形成沾黏,且防沾黏貼片由玻尿酸製成,可完全被人體吸收,沒有排斥的疑慮。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419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昨(27)日泰國通知我方,1名泰國移工回國時,新冠核酸檢驗陽性。今(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出更多訊息,2018年1月來台,2020年7月21日與泰籍女友一同離境,雖然在泰國確診,但因發病日可能在7月22日,推算潛伏期,極有可能在台灣感染,但不列本土病例案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表示,今日無新增 COVID-19(新冠肺炎)確定病例,有關7月27日泰國官方公布自台返泰之新冠肺炎檢驗陽性個案,其189位同公司接觸者檢體的核酸及血清抗體,檢驗結果皆為陰性,此代表該公司目前未發現有傳播風險,其他可能感染源仍持續調查中,現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55歲張女士3年前與兒子共同簽屬器官捐贈同意書,另1位56歲擔任醫院志工的洪女士則因考量家人心情有所顧慮,10多年來屢屢猶豫是否該簽署同意書,直到近期遇到民眾分享心路歷程,終讓她跨越心中高牆,決定透過器官捐贈,讓生命與愛延續下去。 張女士表示,多年前因兒子就讀的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雖然國內肺炎疫情趨緩,但不少民眾已養成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的習慣,公司行號也要求員工配戴口罩。長時間戴口罩造成臉部皮膚摩擦、悶熱,加上盛夏高溫,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表示,門診約有1~2成的人因「口罩痘」而求診,建議在保持社交距離下適度脫口罩休息,例如每三十分鐘脫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