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低落、易哭⋯我有產後憂鬱症嗎?「愛丁堡10題」速測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低落 易哭⋯我有產後憂鬱症嗎?「愛丁堡10題」速測
30歲陳小姐婚後與夫家同住,半年前她生下第1個小孩,目前已回到職場上班1個多月了,上班時小孩就交給婆婆照顧,回家後再接手。但先生發現她最近看起來呆呆的,有時突然生氣,有時又突然掉淚,也很疲累無法顧小孩,吃不太下,越來越瘦,因此帶她就診。

在門診時陳小姐也認同自己最近狀態和之前不太一樣,白天工作時覺得工作上事情很多、很難靜下心處理,晚上回家覺得應該要好好陪伴小孩,但又會對小孩沒耐心,有時甚至會有乾脆死了也好的想法。

產後憂鬱是什麼呢?
衛福部台南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倫表示,醫學上把生產相關的情緒症狀,依嚴重程度分成3個等級。

1. 產後情緒低落(baby blues or postpartum blues)
有50~80%的產婦符合情緒快速變化的典型症狀,包含容易落淚、易怒、焦慮、失眠、沒有活力、食慾不振、覺得被擊垮了等。通常在產後3天離開醫院回家時開始出現,而在第10天緩解﹔但有20~25%的產後情緒低落沒有改善,甚至變嚴重到「周產期憂鬱症」的程度。

2. 周產期憂鬱症(perinataldepression)
約15%的產婦會出現。他們除了「產後情緒低落」之外,也會出現負面想法,例如覺得自己無法照顧好小孩、比不上別人、活得沒有意義,甚至有自殺的念頭。「周產期憂鬱症」需尋求精神科醫師評估,後續需接受心理或藥物治療,或是兩者同時介入,並且需要周遭家人和職場的支持。

且「周產期憂鬱症」不只產後才會憂鬱,有些人在懷孕期間就遇到了憂鬱症的困擾,也有些人會在產後幾個月才出現,從懷孕開始到產後1年內都可能是「周產期憂鬱症」出現的時間。「周產期憂鬱症」的病程會持續數週至數月,需要耐心地持續依病況而調整應對方式。

3. 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
最嚴重的「產後精神病」盛行率約0.1~0.2%,在產後數天就會出現。產婦的定向感、思考方式、知覺、判斷力和衝動控制都明顯受到影響,若沒有及時處理可能出現自殺和殺嬰的危險。

產後憂鬱自我評估量表
產後憂鬱什麼時候需要看醫生?蔡佳倫給出的答案是:「隨時。」只要產婦覺得需要,就要尋求專科醫師幫忙。如果還有些猶豫,不確定自己是否罹患產後憂鬱,可使用「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來自我評估。

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
請您評估過去7天內自己的情況
1. 我能看到事物有趣的一面,並笑得開心
0 同以前一樣 1 沒有以前那麼多 2 肯定比以前少 3 完全不能
2. 我欣然期待未來的一切
0 同以前一樣 1 沒有以前那麼多 2 肯定比以前少 3 完全不能
3. 當事情出錯時,我會不必要地責備自己
3 大部分時候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不經常這樣 0 沒有這樣
4. 我無緣無故感到焦慮和擔心
0 一點也沒有 1 極少有 2 有時候這樣 3 經常這樣
5. 我無緣無故感到害怕和驚慌
3 相當多時候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不經常這樣 0 一點也沒有
6. 很多事情衝著我而來,使我透不過氣
3 大多數時候您都不能應付 2 有時候您不能像平時那樣應付得好
1 大部分時候您都能像平時那樣應付得好 0 您一直都能應付得好
7. 我很不開心,以致失眠
3 大部分時候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不經常這樣 0 一點也沒有
8. 我感到難過和悲傷
3 大部分時候這樣 2 相當時候這樣 1 不經常這樣 0 一點也沒有
9. 我不開心到哭
3 大部分時候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只是偶爾這樣 0 沒有這樣
10. 我想過要傷害自己
3 相當多時候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很少這樣 0 沒有這樣

各項目為 0~3 分,總分30分。
總分9分以下,絕大多數為正常。
總分10~12分,有可能為憂鬱症,需注意及追蹤並近期內再次評估或找專科醫師處理。
總分超過13分,代表極可能已受憂鬱症所苦,應找專科醫師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副總統賴清德昨才正式宣誓就任,今(21)日上午就直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在的疾病管制署視察及慰問防疫人員,似乎頗有接棒被視在防疫政策中發揮極大角色的前副總統陳建仁的意味,總統府發言人也轉述,賴清德與陳建仁都是公衛出身,「防疫好成...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防疫表現傑出,帶隊始終站在第一線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扮演關鍵角色,但中國國台辦卻發文瞎扯陳時中「未見專業」、「隱瞞疫情的一把好手」。陳時中今(21)日聞言,先是大笑了三聲,隨後強調台灣都是很透明的,「這不是我要隱...

閱讀詳情 »

腰圍,是評估身體健康狀態的關鍵指標之一,但是腰圍到底要量哪裡才正確呢?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正確的腰圍量測處應落在肋骨下緣與腸骨(骨盆)上緣的中間點,正確量腰圍才更能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男性腰圍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小於80公分」是預防代謝症候群的指標之一,也是居家最容易監測的項目,但...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許多民眾擔心,青菜在烹煮過程中營養會大量流失,因此崇尚生食才能攝取蔬菜的完整營養,但營養師擔心衛生隱憂,不建議蔬菜生吃,其實烹煮的青菜還是具有相當的營養價值,所有烹飪方式中,「蒸」的水溶性纖維值保留程度最多,「水煮」保留程度比「炒」及「微波」低。  脂溶性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