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行動力影響死亡率? 爸媽走路慢又小碎步 當心帕金森氏症?

 

潮健康/編輯部

 

行動力與「壽命長短」息息相關!  長期臥床「死亡率」恐達6倍

「要活就要動」是真的!恆新復健科診所史考特醫師(王思恆)說明,一個人的行動能力,與「個人健康」和「壽命長短」息息相關。過去的研究指出,長期住院臥床不起的病患,死亡率比起能正常行走的住院患者達6倍之多;步態緩慢的老年人,心血管死亡率也是步態較快者的3倍之高。

 

「帕金森氏症」正是年長族群中常見的行動障礙疾病之一。史考特醫師指出,當大腦中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開始退化、凋亡至一定程度,帕金森氏症患者將逐漸出現小碎步、步態緩慢的跡象,更甚者如同被「施咒」一般,步行時身體僵直、動彈不得,末期甚至無法行走,只能依靠輪椅或長期臥床。

 

 

行動力影響死亡率? 爸媽走路慢又小碎步 當心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讓人無法正常行走?  「行動輔具」助患者重拾步伐

史考特醫師表示,每年4月11日是「帕金森氏症日」,若家中長輩開始有走不太動、步履蹣跚的狀況出現,應及時至神經科或復健科就診。如果確診是帕金森氏症的問題,除了接受妥善治療,平時可多進行和緩運動,或利用科技輔具幫助正常行走。

 

史考特醫師說明,帕金森氏症會使腦內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壞死,導致大腦無法操控手腳、踏出步伐,因此出現步態凍結、動作僵硬等問題。現在可以藉由搭配雷射光的行動輔具,指引患者腳下的路面,透過「視覺刺激」輔助大腦控制手足。

 

帕金森氏症族群其實仍有正常行動力,但負責控制「迴路」的神經元壞損,導致行動障礙問題。史考特醫師表示,結合雷射光的輔具只需套上鞋套、調整轉盤,讓雷射光投射至地面,就能幫助重拾步伐,行走得更為順暢。

 

 

行動力影響死亡率? 爸媽走路慢又小碎步 當心帕金森氏症?

 

長輩步態緩慢、少走路莫輕忽!  復健科名醫籲採取「這運動」減輕症狀

史考特醫師提醒民眾,肌肉是一種「用進廢退」的構造,如果長期沒有活動、走路,肌肉和體能等健康狀態可能大幅衰退。提醒民眾切莫輕忽長輩步態緩慢、鮮少運動的情況。

 

除了保持活動習慣,「運動」是否也有助改善行動障礙?史考特醫師表示,運動可以促進肌肉、心血管與骨骼健康,更能活化大腦細胞刺激多巴胺分泌,降低帕金森氏症患者的「開關現象」。先前亦有文獻即指出,東方盛行的「太極拳」運動,降低帕金森氏症症狀及減少跌倒頻率有一定助益。

 

史考特醫師表示,呼籲民眾適時關心家中長輩的身體狀況,及時注意帕金森氏症相關症狀。如果發現長輩行動能力降低,不妨抽空陪伴他們多多散步、或搭配科技輔具幫助行走,也可練習太極拳等運動伸展筋骨,都能幫助長輩活得更長久、更健康。

 


延伸閱讀:

手抖不停肩膀硬? 帕金森氏症與中風、五十肩怎區分? 醫師教一招判斷徵兆

【專家問答集】帕金森氏症的症狀與治療方式? 做什麼運動最好? 開關現象變明顯該怎麼辦?

相關推薦

花東長途騎乘活動又一發!「2015 NeverStop永不放棄-洄瀾極限挑戰」5月2至3日舉行,你可以選擇完騎100K後輕鬆四處遊山玩水再回家,也可以徹夜不眠挑戰300K,帶著突破自我的成就感光榮返鄉,活動已開放報名,網路報名請點這裡。花蓮的好山好水,向來是吸引國內外鐵馬族連忘返的地方,可惜縣政府的...

閱讀詳情 »

入秋後東北季風增強,風勢強勁,必須將球壓低才能打出漂亮的抗風球路。而如何打出抗風的中低彈道呢?首先我們可以透過改變球位的方式,一般在梯台上的球位會設定在左腳跟的位置,而透過改變站位,讓身體往右移動、球位偏向在右腳跟,便可以使球桿的角度由水平變成仰角,出球角度相對地就可以被壓低。這個方式同時適用於木桿...

閱讀詳情 »

珊尼娜 伊薩姆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獵奇新聞網站「odditycentral.com」11月13日報導,37歲的美國女子珊尼娜 伊薩姆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位患有皮膚不治之症的人,因為,自2009年起,她全身的毛囊開始停止生長毛髮,反而長出了指甲!這一病狀到目前為止尚未得到任何皮膚專家的確切診斷。現在...

閱讀詳情 »

在球場上大多是以全揮桿模式揮擊,但在100碼內,可能就需要一個「非典型」的揮桿動作,也就是說你球袋裡距離最短的挖起桿,於全揮桿都會超出設定的距離時,這樣的狀態下就是「半揮桿需要用到的時機」。半揮桿需要正確揮桿軌跡與身體動作來「控制」球的狀態,因為此時距離控制與飛行路線是關鍵,本文主題即針對半揮桿距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