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也是高血壓族嗎? 1張圖教你判讀血壓測量值

你也是高血壓族嗎? 1張圖教你判讀血壓測量值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1名從事業務工作的40歲陳先生,經常需要應酬、聚會,飲食口味向來偏重,身材高壯的他自認身體健康,因此也沒有健康檢查的習慣。直到日前因劇烈頭痛才到台北慈濟醫院就診,醫師發現他的血壓高達160/100mmHg,趕緊在靜脈注射降壓藥物。獲得控制後便前往心臟血管科追蹤,醫師張耀庭叮嚀飲食上除要減少油脂、鹽份的攝取外,也開立降血壓藥物。經按時服藥、回診,陳先生血壓控制穩定,也更了解生活習慣與定期量血壓的重要。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被視為隱形殺手的高血壓,近年已列入台灣10大死因之一。研究指出,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的盛行率約25%,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而45歲以下的發生率大約是7%,但隨著世代演變,比例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張耀庭指出,血壓是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當血流通過周邊小動脈時,若血管狹窄、硬化或肌肉收縮擠壓管壁,就會使血管壓力上升,形成高血壓。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跟「次發性」2種,大部分患者屬原發性高血壓,成因與遺傳、飲食、肥胖、生活型態等環境因素相關;而次發性高血壓的患者比例占整體高血壓的5至15%,多為內分泌疾病所導致。由於初期不會有明顯症狀,若無定期量測血壓的習慣,偶爾的頭暈、頭痛、胸悶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許多病患是因血壓過高導致急性劇烈頭痛、心肺等器官受損、呼吸困難到急診就醫時,才驚覺自己早已罹病。


張耀庭說明,初次因高血壓就診的病患,會透過詳細問診、理學檢查、抽血、尿液檢查了解病患生活、飲食習慣,電解質等數據並評估肝腎功能;再視病患情況安排心電圖、X光等影像學檢查,了解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或因高血壓導致的身體器官傷害。若懷疑為次發性高血壓患者,將會診新陳代謝科,進一步評估內分泌疾病的可能性。


一般而言,高血壓患者僅能透過生活型態改變及服藥控制血壓。心臟血管科醫師則會以「鈣離子阻斷劑」讓血管放鬆,和「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抗劑」調節荷爾蒙,輔以利尿劑、交感神經阻抗劑、血管擴張劑等降壓藥物予以治療。


高血壓已有明顯年輕化趨勢,若未及早控制,恐導致不可逆的慢性疾病及身體傷害。張耀庭提醒民眾,務必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量血壓時必須將壓脈帶綁在上臂距離手肘2指寬的位置,最佳測量時機為剛起床時或睡覺前;不建議在運動後、飲用咖啡因飲料及菸酒後測量,以免影響準確度。若經常發生不明原因頭痛伴隨高血壓,或服用3種以上降壓藥物卻無法得到良好控制時,就必須前往大型醫院,進一步檢查是否為其他疾病引起的次發性高血壓。


更多NOW健康報導
迎向後疫情時代告別悶日子 專家建議多補充維生素C
耳鳴不就醫亂吃保健品 可能無法改善反而加重病情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節氣交替溼疹易復發 排除體內溼氣中醫這樣調理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許多人有服用中藥調理身體的習慣,中藥需求量大,但中藥調劑人力不足,衛福部決意推動「中藥師法」來解決此一難題。對此,中醫師公會與臨床中醫師皆表示肯定。西醫有藥師 中醫為何沒有?中醫師公會指出,中藥調劑人力短缺,近年來僅有0.48%之藥師有意願投入中藥調劑行列。根據資料,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前美國女性內衣零售名店牌維多利亞秘密(Victoria's Secret)模特兒蘭茜(Lindsay Ellingson)每天早晨都會刻意喝熱水,開始她的一天。她從印度草藥學家習得的益處:身體比較容易吸收溫水,而且還有助於暖胃。不過,也有理論說,冷水有助於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為什麼坐在同一間教室裡上課,學生的表現卻並非人人相同呢?《美國醫學會雜誌》日前發表一篇研究表示,孩子表現的好壞,除了後天因素外,與先天腦部的「突觸」有關!研究指出,嬰兒的大腦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嬰兒出生後是腦力與智力的快速成長期,每天以1%的速度生長,研究將新生兒自出生時...

閱讀詳情 »

蔣介石作為中國戰區最高領導人,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之後又敗走台灣,有如此起伏曲折的人生,蔣介石還能享有88歲的高壽的養生之道,值得時下壓力過大、容易抑鬱纏身的年輕人學習。網路上流傳關於蔣介石的長壽秘訣,小編轉載過來,供大家參考。 長壽五秘訣:戒怒欲躁貪言 1、戒躁蔣介石在南京黃浦路生活期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