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會「火燒心」嗎? 病況嚴重恐致食道腺癌

你會「火燒心」嗎? 病況嚴重恐致食道腺癌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常聽見「火燒心」,即是胃食道逆流。近年來隨著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及肥胖比例增高,台灣胃食道逆流患者目前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最新的統計結果顯示,台灣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近年來已達到25%,也就是台灣每4人就有1人患有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 酸液逆流、火燒心等

柳營奇美醫院一般及消化系外科醫師趙頌慈表示,胃食道逆流就是胃的內容物(胃酸、食物、膽汁等)倒流入食道、咽喉、口腔,甚至呼吸道等部位。一般正常情況下,食道遠端括約肌沒有進食時處於關閉狀態,只有吞嚥或食道蠕動時才會打開並將食物排入胃部。

但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其食道遠端括約肌較關不緊,胃的內容物容易倒流回去而引起一些不適症狀,典型症狀包括酸液逆流、火燒心或心口灼熱等;非典型症狀則包括嗝氣、慢性咳嗽、聲音沙啞、慢性喉嚨發炎甚至氣喘。

生理、藥物、飲食、菸酒都可能是原因

趙頌慈醫師表示,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很多,包括「生理因素」,如老化、肥胖及橫隔膜裂孔疝氣等;「服用藥物」,如某些治療氣喘或高血壓的藥物;「食物」食用過甜、刺激性大、高油脂食物或會增加胃酸分泌的水果(如柳丁、葡萄柚、番茄、鳳梨等);吸菸及喝酒等。

要有效防止胃食道逆流發生,必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菸不酒、避免過胖,少食用刺激性及易產生胃酸的食物,進食後勿立即躺平,睡前2小時前避免吃東西,甚至避免作造成腹壓上升的動作。若仍然效果不佳則可使用增加食道蠕動和抑制胃酸的藥物,當上述治療方式均失敗或效果不佳,才建議以手術處理。據統計,對藥物治療效果仍不佳的病人,約15至20%建議手術治療。

長期胃食道逆流 可能導致食道腺癌的前驅病灶

趙頌慈醫師表示,有些病人已習慣胃食道逆流的不適症狀,而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但是胃食道逆流除了引起食道發炎或潰瘍,需特別注意長期胃食道逆流,是引起食道腺癌的前驅病灶(巴瑞特氏食道)發生的重要原因。

經研究發現,巴瑞特氏食道常發生在食道遠端,胃食道逆流患者的發生率約為3至5%,後續演變為食道腺癌的機率則每年約為0.4至0.5%。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更重要目的在於減少巴瑞特氏食道的發生。

微創手術非所有人適合

治療胃食道逆流的微創手術重點在重建有效的食道遠端括約肌、修補橫隔膜裂孔疝氣、將疝氣內容物復位。過去以傳統剖腹的方式進行該手術,病人手術後往往因為剖腹傷口產生的疼痛而不敢深呼吸、咳痰,導致痰液鬱積造成肺炎,另外也因為術後較有疼痛感,病人相對比較晚下床活動,導致腸道復原期較長。

近年來針對胃食道逆流的手術治療趨勢漸以微創手術為主流,但趙頌慈醫師強調,微創手術應用上仍有限制,對於不適合全身麻醉、心肺功能不佳、生命徵象不穩或腸粘連嚴重的病人,較不適合以微創手術治療。建議術前應與外科醫師充份溝通討論,才能確保術後良好成效與安全。(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7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火鍋、海鮮、動物內臟等都屬於普林含量過高的食物,但許多民眾不知道,其實肉燥飯也含有高普林,痛風患者若是過量食用,可能會加速病情惡化;竹山秀傳醫院營養師蔡雯怡指出,痛風患者若攝取高普林食物,不但會提高發作機率,長期下來恐演變成慢性痛風,不得輕忽。 包括肉燥、肉汁等都含有高普林,但因肉燥飯是常見小吃且較...

閱讀詳情 »

國內流感疫情正逐漸增溫,疾管局預估,流感會因為春節假期而擴大感染範圍;該局呼籲國人要盡速接種疫苗、注意身體保健及避免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對於防範流感,鄰近台灣的香港,由於歷經SARS、H1N1等疾病危機,港人已發展出一套預防流感與保養身體的方法。據悉,善用蜂蜜來保建身體,是港人家家戶戶都明白的道理。...

閱讀詳情 »

台灣罹患心臟衰竭病患,每年約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死亡率,其中有三到五成是「心因性猝死」。近來醫療進步,「心衰竭合併左右心室不同步收縮」患者可透過裝置「心臟雙腔再同步去顫器」,可提升心臟功能並降低猝死機率。 台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醫師謝育整表示,近期一名六十三歲男性商務人士,去年在美國診斷罹患心衰竭合併左右...

閱讀詳情 »

在台灣,口腔癌位居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的第4位,部分口腔癌會持續復發,須動上6至7次不等的手術,且術後因恐破壞顏面,降低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意願;高雄義大醫院整型外科主任馮冠明指出,其實整型重建手術已逐漸進步,口腔癌患者應積極治療,千萬別因面子問題,使病情加劇。 主任馮冠明進一步說明,整型重建手術可取小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