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使用類固醇不會得皮膚病 應依據醫師、藥師指示用藥!

使用類固醇不會得皮膚病 應依據醫師 藥師指示用藥!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類固醇長年受到汙名化,網路傳說使用類固醇會得皮膚病,是真的嗎?食藥署強調,長期大量使用外用類固醇,確實可能會出現皮膚變薄、肌肉萎縮、瘀青,也容易有青春痘、色素沉澱等其他皮膚相關副作用,導致患者誤解為皮膚疾病,提醒民眾勿亂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且依照醫師、藥師指示,或藥品外盒及仿單的標示內容用藥。

美國仙丹 氣喘、過敏性疾病重要治療

食藥署指出,類固醇名為「副腎上腺皮質激素」(俗稱美國仙丹),是人體內即可自行合成的腎上腺荷爾蒙的一種,具有抗發炎、免疫系統調節及止痛的作用,對於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腎絲球腎炎、發炎性關節炎)、氣喘、過敏性疾病等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大量使用外用類固醇 可能也皮膚副作用

食藥署表示,類固醇在體內可以促進或分解肌肉、脂肪、皮膚,但使用類固醇需依據病情適度控制類固醇用量,因為長期大量使用外用類固醇,確實可能會出現皮膚變薄、肌肉萎縮、瘀青,也容易有青春痘、色素沉澱等其他皮膚相關副作用,導致患者誤解為皮膚疾病;此外口服類固醇也會造成體重增加(如月亮臉、腹部堆積脂肪)、頸背部突起(俗稱水牛背)、血糖增高、消化道潰瘍及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

過度使用類固醇 依據醫師、藥師指示用藥

食藥署提到,使用類固醇最常見的問題是民眾常自行購買含類固醇的藥物服用,或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誤用類固醇藥物,使得過度使用類固醇,導致身體受到危害。

食藥署提醒民眾勿亂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而且類固醇依藥品風險可分為處方藥及指示藥,若為處方藥,需經由醫生診斷及處方後才能使用;若為指示藥,則需依照醫師、藥師指示,或藥品外盒及仿單的標示內容使用,這樣才能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參考資料:

1聽說使用類固醇會得皮膚病,這是真的嗎?

【延伸閱讀】

免到店就能調助聽器!突破低功率限制 極重度聽損「聽」暢無阻

臉部清潔不乾淨 再多保養品、醫美也難發揮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1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19歲的張姓女大生,從小就有頭髮稀疏的問題,3年前開始加速落髮,幾乎快變成光頭,她只好戴假髮上學,還曾因受不了同學異樣眼光,不想到學校上課,母親看不下去帶至就醫檢查,竟發現年紀輕輕的她,頭髮已進入休止期。收治個案的皮膚科診所院長徐常捷指出,經檢查發現,患者為休止期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女性從青春期開始就常有過敏現象,尤其環境若充滿塵蟎或藥物,就恐使症狀更為嚴重;大林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陳建甫指出,尤其這名女性生下孩子後,也將過敏現象遺傳給孩子,造成孩子臉上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徵兆。其實,若父母有一人具有過敏體質,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剛長出恆牙的7歲男童,在與家人遊戲時,不小心撞到椅子,下門牙應聲斷掉;經過牙科急診治療,將脫落門牙植回,不僅完整保留牙齒,也不需要裝置假牙。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髓病科主治醫師陳冠良表示,若發生牙齒斷掉的意外,應立刻找回牙齒,並放入牛奶、清水或口中保存,把握找、沖、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全世界氣喘病的罹病率持續在增加,病情轉趨嚴重,住院率和死亡率也隨著增高,而年齡層卻逐漸下降,當然,台灣也不能例外。許多醫師常建議氣喘病患要規律運動,而游泳就是首選。台大醫院兒科部林應然醫師表示,因游泳本身是一種和緩的運動,可以鍛鍊呼吸機能,且在游泳時,由於泳池內的溼度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