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保資料AI分析 精準預測台灣民眾健康趨勢

健保資料AI分析 精準預測台灣民眾健康趨勢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健保實施25年累積大量資料庫,藉由最新人工智慧AI技術,有利臨床精準診斷與學術研究,今(24)日衛福部健保署與資訊業者廣達電腦公司簽署備忘錄,廣達將捐贈人工智慧醫療雲運算整合平台系統,加速健保AI應用發展。

 

健保署企劃組組長張鈺旋表示,目前許多醫院與研究機關,可以使用自己的數據,或使用部分健保資料,作為學術研究,不過軟硬體系統必須自行建立。但未來相關機構就能在健保署內,使用專門系統與健保全資料,比較研究相關數據。

 

張鈺旋補充,日前108年6月起,開放外界申請健保醫療影像人工智慧應用試辦計畫,研究團隊可利用去識別化之電腦斷層掃描(CT)、磁振造影(MRI)影像發展人工智慧模型,至108年12月31日止,有17家研究團隊申請進場。

 

健保署表示,未來將朝向系統性收集特定疾病,如肺癌、乳癌等主題式醫療資料庫,包含前瞻及回溯性資料,透過專家使用經驗回饋,建立產、學、醫皆可使用高品質的資料庫,建置符合台灣需求的疾病判讀,與健康預測等人工智慧模組。

 

廣達電腦為健保署客製化「人工智慧醫療雲運算整合平台」,該平台整合廣達研究院軟體技術與高性能AI伺服器、高延展性的大數據儲存設備等硬體設備,平台上能運用視覺化簡單操作,執行資料工程、資料分析與機器學習等研發工作。

 

至於健保資料包含所有納保人隱私的問題,張鈺旋強調,所有分析資料都會拿掉個人化資料,例如X光或斷層等影像資料,如果影像讓有任何個人資訊,都會被事先處理,數據形式資料也都無法分析個人,只能分辨群體特質。

 

張鈺旋強調,新建置的AI軟硬體系統,都會在健保署內存放,研究機構必須事先申請,才能到健保署分析相關資料,分析結果可以帶回,但健保數據則禁止帶出,確保納保人資料不會遭到濫用。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41歲的外籍男性,3月底隨台籍妻子來台灣探親。到台灣的前幾天患有感冒症狀發燒、倦怠等,但並未在意。2日後的早上發生突發性的呼吸衰竭致心跳停止,經119施行心肺復甦術並急送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經急救後恢復心跳,並送至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及葉克膜治療。流行性感冒併...

閱讀詳情 »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視線模糊、眼茫茫,是否覺得看書、看報紙時越來越吃力,或者時常感到眼睛酸澀呢?隨著年紀的雙眼退化,幾乎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這時候,該如何運用飲食,來保養我們的眼睛呢?   葉黃素:預防黃斑部病變 老年黃斑部病變,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視力衰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潘伯伯因背部疼痛問題就醫,確診為攝護腺癌晚期合併骨轉移,下背、右大腿劇烈疼痛無法行走,身心俱疲之下,來到怡仁醫院腫瘤治療中心,經過10多次放射治療,期間沒有嚴重不適反應,疼痛症狀大幅獲得改善;如今,潘伯伯心情快活、能吃也能睡。長期下背痛 竟是攝護腺癌骨轉移收治個案的怡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肝臟長多顆腫瘤  阿嬤積極治療抗癌超過8年70歲的黃女士有C肝帶原,8年前做了健康檢查,發現罹患肝癌,找上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明順醫師診斷,確認肝臟長了6顆腫瘤,最大顆的有6公分,而且無法開刀。原本以為只剩下半年壽命,經過吳明順醫師鼓勵後選擇相信專業,積極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