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先天聽損也能聽見! 國內多個團體為聽損兒募集創建基金

先天聽損也能聽見! 國內多個團體為聽損兒募集創建基金

【健康醫療網/黃心瑩、田柏升報導】小兒天生聽損,未來也有重新聽見聲音的機會嗎?衛福部國健署統計,新生兒雙側重度感音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為千分之一,加上輕中度或單側聽損,發生率則來到千分之三。

先天聽損把握3個月內診斷 6個月內配戴輔具做創建

先天性聽力損失應在新生兒3個月大前診斷,並在6個月大前開始配戴聽覺輔具,並接受聽能創、復健,仍有機會能重拾語言發展。「聽能創建」是針對先天聽損兒等未發展出口語溝通能力的族群,建立「聽」與「說」的能力。

時逢一年一度33世界聽力日,WHO公佈今年主題為關心所有人的聽力保健,必須做到「篩檢、復健、溝通」。國內聽損兒主要聽能復健公益團體,包括雅文基金會、婦聯聽健基金會、兒童慈善基金會、蒲公英聽語協會、聲暉聯合會和單側聽損協會,集體呼籲聽損兒需把握黃金治療期,及早進行聽能創、復建。

非營利組織結合業者 募集聽損兒創建基金

此外,各單位也結合國內聽力產業領導業者發起「兒童聽能創建基金募集計劃」,在今年度每為一位聽損兒選配一支助聽器,就由業者捐贈100元給聽能復健公益團體,為聽損兒童募集更多實質資源。

前立委陪女兒走過聽損路 專家:早期介入效果樂觀

前立委謝國樑的女兒因為重度聽損,必須植入人工電子耳,他一路陪伴女兒從確診到做完手術、直至遇到雅文基金會,完整心路歷程記載在新書「千分之三的意義」中,看著女兒成長進步,他表示,「從無能為力的小愛爸爸,晉升為暢銷作家小愛爸爸。」

蓉蓉和晴晴兩姐妹是在黃金治療期接受完整聽能復健的成功案例,現在她們能自信溝通,很難相信就是極重度聽損患者。目前她們尚在兒童慈善協會接受「聽損兒童音樂律動課程」,資深聽語教師王文惠表示,掌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原則,配戴適合的輔具並積極接受創、復健,可帶來樂觀的效果。

聽損兒耳膜頻繁換恐成一大負擔 業者呼籲「369聽更好」

影響聽損兒配戴助聽器效益的因素之一,是耳膜品質。然而兒童成長耳道變化,比成人更需要頻繁更新耳膜,成為家長一大負擔。業者呼籲「369聽更好-耳膜定期換」,聽力篩檢未通過者,應在3個月內再度接受完整聽力評估,確診聽損6個月內早期介入療育,每9個月需更新耳膜,並開放雅文、兒慈等單位轉介的聽損兒申請免費耳膜製作,呼籲家長別忽視更替耳膜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

春天來了!養生做5件事 每天在家「3分鐘」通血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2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奇美醫學中心於日前假國際會議廳舉辦「貝里斯五位護理人員學習成果發表會」,透過國際醫療合作,將就醫療照護、專業知識、考察及訓練等進行合作,協助邦交國推展醫療技術與衛生訓練。臺貝醫療訓練合作 交流學習手術室護理訓練 奇美醫學中心為貝國醫護專業人員提供各項領域的醫療照護課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天氣愈來愈熱,可以遮住肥肉的多層次衣服再也穿不住,要怎樣才能更快甩掉讓人揮之不去的肥肉呢?很多人可能會趕快搬出存了很久的減肥飲食指南,尤其是據說可以吃肉又可吃油的低胰島素減肥,也就是「低GI飲食」,可能會很受歡迎,不過,只知道「低GI」,卻不知道要「低GL」,小心愈吃愈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心臟疾病在國內高居十大死因的第二位且蟬聯多年,治療上,心導管手術一直扮演著不可取代的角色,包括處理冠狀動脈性疾病、心肌梗塞、不穩定型心絞痛、致命性心律不整等病症。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心臟科劉聖甫醫師表示,要如何藉由心導管手術做到最理想以改善病患症狀,並幫助病患解決心血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黃老師從三個月前開始有聲音沙啞的問題,原以為是授課關係導致,也就不以為意。但經過休息一段時間後症狀毫無改善,於是到醫院求診。經內視鏡檢查後發現其右邊聲帶有潰瘍性腫塊,經切片證實為早期喉癌;因為發現得早,接受喉部雷射手術治療,不僅免除放射治療的不適,也省下每日跑醫院治療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