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先治療還是開刀?乳癌患者的徬徨 靠這個解決

先治療還是開刀?乳癌患者的徬徨 靠這個解決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乳癌患者中20%-30%有HER2基因過度表現,HER2陽性惡性度高、復發與轉移機率高,且癌細胞會經由血液或淋巴送至全身,因此患者除需化療、標靶治療,還需接受乳房或淋巴結切除手術,因此往往面臨不知先切除還是先治療的窘境。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郭耀隆主任表示,成大乳醫中心建構全方位乳房診斷及治療,並重視病人對治療的想法感受,進一步推行智慧資訊系統整合的數位醫病共享決策,經由E化數位工具與病人互動,幫助引導做出最適合病人的醫療決策。

數位醫病共享決策 助患者快速釐清複雜癌症

當患者確診乳癌時,常感到惴惴不安、徬徨無助,還得開始了解這種相當複雜的疾病,對於不是醫療背景的患者而言,簡直是困難重重,需要長時間認識疾病的治療與照護,才能選擇合適的方法對抗病魔,但過程中焦慮的心情與恐懼也隨之而來。成大乳醫中心的團隊發現病患就醫過程中無助的痛點,因此借鏡國際趨勢,率先全台推出數位化的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以下稱SDM)。

郭耀隆教授表示,大部分醫院的SDM工具以紙本化為主,無法提供病患即時性互動式及可重複性的工具,就會降低SDM的效果。因此透過數位工具,幫助患者熟悉病情並了解每種治療與照護的優缺點。數位SDM以淺顯易懂的表達方式,發展多樣輔助工具。例如患者正考慮進行標靶治療,可從工具中馬上閱讀標題為「我是HER2早期乳癌的病人,在手術切除後,應該選擇單標靶或雙標靶為輔助藥物治療?」的選項,並參考內容獲得相關資訊。

數位SDM提供完整的乳癌相關資訊且閱讀便利性高,也讓患者在醫院與主治醫師溝通後,回到家可使用數位SDM與家人充分討論,並決定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下次回診時,可再把SDM結果帶回診間和醫師進行討論,如此一來便化解患者與家屬的不安,並增加醫病之間的溝通效果。

郭耀隆教授說明,「現在乳癌治療已經相當個人化,我們針對乳癌細胞的特性進行各項分類。」可從病理報告中了解患者乳癌細胞的特性,並區分乳癌的亞型,分為管腔A型、管腔B型、三陰性、HER2陽性,不同乳癌亞型的惡性度不同,治療策略也不同。

HER2陽性惡性高、易轉移 雙標靶治療有效提高存活率

HER2陽性佔乳癌患者約20%-30%,其為癌細胞HER2基因過度表現,代表乳癌細胞會快速分裂、增加轉移機會。郭耀隆主任說明,一般的荷爾蒙治療對此型乳癌無效,需要使用化學治療搭配標靶治療來提高患者存活率,而現今藥物更突破,有成效更好的選擇,即使用「雙標靶搭配化療」。

郭耀隆教授表示,根據國際乳癌治療準則,建議患者術前或術後,以雙標靶搭配化療藥物作為輔助治療,相較於單標靶療法,能有效降低早期乳癌但發生淋巴結轉移的高風險患者復發的可能性。至於要先治療還是先開刀?若腫瘤超過2公分或淋巴擴散,可先透過術前的標靶輔助治療縮小腫瘤、控制淋巴轉移,就可減少後續手術清除範圍,降低上肢活動障礙。
郭耀隆教授也強調,癌症治療通常都必須多管齊下,很難有一種療法就能完全緩解,若是術前雙標靶搭配化療,治療過程中明顯看出腫瘤對藥物反應。甚至腫瘤縮小、轉移淋巴控制下來甚至消失,就不用清除全部淋巴。反之先切除腫瘤再治療,將難以判斷腫瘤對藥物的反應,所以術前治療可給予我們術後治療之參考依據,讓患者了解自己對術前治療的效果,進而決定後續適合自己的治療方針,替患者量身打造個人化醫療。

郭耀隆主任補充,成大乳醫中心有「一條龍」特色,從診斷、手術、治療、重建,皆於同一門診完成,而智慧化醫病共享決策工具,除了能幫助病人做決策外,也能讓病患做出有效決策。同時也縮短病人對多方面醫療訊息了解,及對每個治療價值信念決定的時間。

成大乳房醫學中心智慧化醫病共享決策:

https://hosp-nckm.github.io/web/乳房醫學中心/p_f1.html

【延伸閱讀】

三陰性乳癌惡性度高 健保給付不全病友難承受

三陰性乳癌惡性度高 醫師建議一定要做這件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1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生孩子的痛,據醫學上分析是0-10分裡的「滿分痛」,是不是有產婦在生產當下感到痛不欲「生」,只有當事人知道。但其實,生小孩也可以不那麼慘痛,成大醫院麻醉部醫師董盈秀建議,可以考慮減痛分娩。自然產痛不欲生 減痛生產漸普遍董盈秀表示,基本上,減痛分娩是用於自然產的媽媽,在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現代人工作忙碌,晚婚、晚育已成普遍狀況,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先是, 106 年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年齡已達 30.8 歲。孩子健康是父母的希望,國民健康署指出,太早或太晚生育都會對胎兒有不良影響,適齡生育對寶寶健康最好。晚婚晚育狀況日漸普及 國健署籲及早規劃台灣晚婚、晚育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天氣漸熱,許多民眾喜歡至上山踏青、郊遊,除了注意步伐安全外,也要留心避免蚊蟲叮咬、感染疾病。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指出,台灣山間不少見吸血性寄生蟲,民眾務必要留意避免遭叮咬。蟲子身體斷裂仍不鬆口 就醫檢查才知是「硬蜱」南投一名陳姓男子假日時與友人相約至埔里守...

閱讀詳情 »

胃潰瘍、腸胃炎等胃病發作時該怎麼吃,才不會增加腸胃負擔,一直以來都是民眾熱烈討論的議題。而近來通訊軟體上就出現,小米粥能養胃,有胃疾問題者可多吃的說法,引起不少長輩轉傳。但小米粥真有這麼神奇的效果嗎?中醫師表示,小米、梗米、薏米等穀類確實有養胃的功效,但養胃要吃對方式,並不是每一種類型的胃痛患者都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