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免疫力「腸」在 病毒、流感別來

免疫力「腸」在 病毒 流感別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氣冷颼颼,寒流強襲,很多人總覺得是「被冷到」才會咳嗽、鼻水流不停。除了體弱造成的過敏症狀外,大多呼吸道相關症狀顯現,都表示「已經感冒了」;別以為感冒是低溫引起,感冒要接觸病原才可能被感染,低溫造成人體抵抗力降低,或是原本體況就虛弱者,更容易讓病原入侵。想要增強抵抗力,維持腸道健康,顧好老本就是關鍵!亞洲益生菌權威、陽明大學蔡英傑教授指出,目前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長期補充益生菌可以讓人較不容易感冒;即使感冒了,症狀也會較緩和!

感冒要好不靠藥 提升自身免疫力是關鍵

一般感冒的致病原有多達數百種不同的病毒或細菌,且就醫後使用藥物多以緩解症狀為主,主要還是需要靠自身抵抗力痊癒。一般成人約一週就可痊癒,但若是體況較差者、嬰幼兒、老年人等,則需要更久時間才能戰勝疾病;在痊癒期間也容易併發中耳炎、扁桃腺炎、鼻竇炎等等併發症,一有不慎,小病症就會釀成大病。

疫苗打好打滿 抵抗力差也枉然

至於每年各國嚴防的流感,或目前世界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則是因流感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等「特定病毒」引起,具有高傳染力、易產生嚴重致死併發症與病毒變異快速等特性,因此蔡英傑教授建議,到了秋冬流感季節,除了醫師不建議施打的特殊體質,不論身體多健壯,請務必記得撥空施打流感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需注意的是,疫苗保護力不是百分之百。就算施打了疫苗,若免疫力差、體況不良,疫苗效力也會跟著下降!蔡英傑教授也提到常被詢問:「為什麼益生菌吃在肚子裡,卻能夠保護呼吸道,對抗病毒入侵?」蔡教授表示,病毒或細菌入侵身體的主要通道在於體內的黏膜組織,黏膜同時具有防範外敵入侵與吸收營養物質兩種看似衝突的功能,負責防衛黏膜免疫的系統就相對重要;腸道菌種分類也多達數千種,每種對人體影響都不同,如吃特定進植物乳桿菌與鼠李糖乳桿菌等實驗證實能強化呼吸道先天免疫的特定益生菌菌株,就是引發一連串的身體體內屏障調節作用的關鍵。

因此幼童、長者,慢性病患者等抵抗力較弱的族群在加強防護之餘,施打疫苗後也須留意是否有其他併發症狀。因生活高壓、免疫失調的隱性體弱族群更不是「打了就好」,忽視健康狀況與不良反應,可能讓打進身體的疫苗效力大打折扣。

別忽視身體警訊 健康需要從腸計議!

免疫力低下,可從幾大症狀看見端倪。包含腸胃道不適、過敏、精神無法集中、蕁麻疹、頭痛、頻繁感冒、泌尿道感染、口角炎、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等症狀都是免疫失調警訊。老年人、患三高、慢性病患者,這些免疫低下的症狀更容易顯現。此外,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常無法排解,過勞、睡不好、沒有正常飲食與運動,都可能造成身體機能與免疫力下滑。

俗話說病從口入,腸道失衡,容易造成免疫力降低,近來也有香港研究指出,在COVID-19患者體內檢測出缺乏幾種已知具有免疫調節潛能的腸道菌。陽明大學蔡英傑教授不斷提醒,抗病決戰在腸道!集中了全身70%免疫細胞的腸道,是全身最大的免疫器官,透過特定益生菌菌株的攝取,就能幫助身體各部位的防護力。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有吃益生菌」就好,就算是同一菌種,不同「菌株」的功能也不同,若想要透過益生菌達到保健功效,在攝取益生菌時需特別注意菌株成分,才能達到想要保健的效果。

蔡英傑教授也提醒,補充益生菌之虞,也別忘了補充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以及免疫力提升的營養素。常見益生元為膳食纖維及寡糖,可從五穀根莖類、蔬果中可補充。而近年開始被注意到的ß-葡聚醣則可提升免疫,ß-葡聚醣與活性多醣體ß-1,3/1都可從香菇、穀類、海帶或酵母中攝取,有助活化免疫反應。對於抵抗病毒、減緩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改善中高度精神緊張都有顯著效果。

適當補充體內所需的益生菌與相關營養素,就可從內而外打造健康好體質!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8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67歲的黃阿公很困擾,醫生說他的肉吃太少,飯吃太多,但他每餐都會多吃一塊肉,少吃半碗飯,沒想到醫生還是跟他說,要再多吃一點才行,甚至告訴他都是為了健康。阿公阿嬤們到底要吃多少肉、多少蛋白質才夠?營養師叮噹(戴岑樺)說,看體重多重,至少要吃到每公斤1.2g的蛋白質,也就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近年來,中秋烤肉似乎變成全民運動,不少人在自家門口、騎樓架起烤肉架,圍在一起烤肉。亞東醫院家醫科主任陳志道提醒,烤肉、月餅均屬於高油高糖高熱量食物,吃多了恐引起腹瀉腹痛等腸道問題。 疾病管制署統計,每年中秋假期腹瀉急診、腸胃不適的患者明顯增加,陳志道表示,貪吃烤肉為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發炎百病多,小心癌症上門!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高醫大腸直腸外科王照元教授表示,國人最常罹患的大腸癌,每2位就有1位深陷發炎危機。林口長庚大腸直腸外科孫麒洹醫師表示,癌友持續發炎會增加營養不良及併發症機率。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營養科林奕岑營養師則建議,癌友應遵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藝人小鬼(黃鴻升)9月16日在北投住所,被父親發現面部朝下趴地,已經無生命跡象,今(18)日下午在板橋殯儀館解剖,初步判定「心血管問題」,但詳細仍須法醫報告為主;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洪惠風表示,36歲已經不算「年輕」階段,如果有3高病史,已經有機率發生心肌梗塞,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