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疾病增1類 易與惡性疾病混淆

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疾病增1類 易與惡性疾病混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從2003年以來,醫界陸續新發現全身性的發炎纖維化的疾病: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疾病引起的淋巴腫大,通常會與其他侵犯器官的症狀一起出現,但有時也會是疾病最初或唯一的表現。其型態學上有5種變化,但成大醫院病理部在一特殊案例中,發現並發表了第6種新的型態—類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

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疾病 型態相當多變

如此多變的型態在做淋巴結診斷時,容易與許多良性或惡性疾病混淆,會造成臨床過度或不必要的治療。成大醫院病理部陳盈妊醫師表示,這名病人的檢查報告,血清IgG4> 4400 mg/dL、進階電腦斷層顯示左眼眶後有浸潤性病灶、腹腔內與腹股溝處亦有多顆腫大淋巴結,經IgG4和IgG免疫染色,最終診斷為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淋巴結腫大的第6種新型態「類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

新增第6種類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 影響範圍遍布全身

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疾病的型態學上有5種變化:(1)類多發性Castleman氏病;(2)反應性淋巴濾泡增生;(3)淋巴濾泡間漿細胞增多伴免疫母細胞;(4)類淋巴結中心進行性轉換;和(5)類發炎性假性腫瘤。現在則多了第6種新的型態—類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

陳盈妊醫師說,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疾病的影響,可能遍及全身器官,如唾液腺、胰臟、肺臟、甲狀腺、淋巴結等,其致病機轉尚不完全清楚,但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可能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因其為較新發現的疾病,實際發生率不明,甚至可能被低估;一般而言,中老年男性發生率稍多,但若表現在頭頸部的則以女性為多,發生於小孩的案例也逐漸增加。

類固醇為第一線用藥 以侵犯器官、病程而定治療方式

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疾病的共同特徵為臨床呈現腫瘤樣病灶。陳盈妊醫師指出,臨床症狀會因為患病位置而有所不同,除了腫瘤樣病灶外,4成病人會有過敏症狀,如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

治療方式以類固醇為第一線用藥,對多數病人效果良好,但仍有可能復發。當復發或類固醇治療無效時,使用rituximab的B細胞清除療法也有一定效果,不過,治療與否、治療時程,通常會依據侵犯器官與疾病病程決定。

【延伸閱讀】

防疫只能選化學產品? 抗菌液選擇天然很重要

超前部署顧心腎 糖尿病管理牢記控糖321心法

小朋友學習不專心 原來是眼睛功能出現問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3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幾個人聚在一起聊天喝茶,總少不了嗑點兒瓜子。葵花子、西瓜子、南瓜子,都是大家常嗑的。很多朋友願意去市場上買南瓜子吃,然而,家裡吃南瓜的時候,卻把裡邊的南瓜子給隨手扔掉了。其實很可惜,把這些南瓜子留下來一點都不麻煩。   只要在廚房窗台上放一個盤子,把每次掏出來的南瓜子放在裡面,讓它自然晾...

閱讀詳情 »

1、從此不再掉頭髮 一位老中醫,開了一個方子,專治掉頭髮,非常有效,關鍵是這個方子非常便宜!   一共是3種藥:魚肝油,胱氨酸,維生素B6。都是一塊多一瓶,都是一天3次,按著瓶上說明吃幾片去吃,記住,3瓶一塊吃,不要間斷。比其他藥有效得多。   2、一個單方不再怕冷 把這個單方...

閱讀詳情 »

調查發現,近些年來,白髮人群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示意圖/圖片來源)  你的頭髮變白到底因為什麼    隨著現代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大,人們的工作節奏也不斷加快。調查發現,近些年來,白髮人群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據不完全統計,脫髮和白髮者比前幾年增長了30%左右,很多人...

閱讀詳情 »

是不是常常覺得這邊痠、那邊痛,但是都找不出原因呢? 現在,就藉由動動體操和深呼吸讓體液循環變順暢,喚回健康的身體! 無論是營養還是排毒都是從「循環」開始,我們的身體是藉由吸收養分、排出老廢物質的方式進行生命活動。從嘴巴吃進去的食物,會經過食道→胃→小腸→大腸,藉此進行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