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兒童染Omicron恐抽搐合併發燒 專家建議居家常備用藥

兒童染Omicron恐抽搐合併發燒 專家建議居家常備用藥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新北中和出現國內首例首例新冠肺炎兒童重症病例,2歲大男童仍在加護病房,引起眾多家長恐慌,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表示,新冠輕症症狀與感冒差不多,建議家裡備妥止痛藥、止咳藥,以及緩解鼻炎、鼻塞的抗組織胺藥物,如有異狀,立即就醫。


兒童感染Omicron 恐會出現「抽搐」徵兆


對於新北市2歲男童重症個案,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在臉書貼文,提醒民眾,「抽搐」恐是兒童感染Omicron後會出現的徵兆,提醒家長們特別注意。


日本研究發現,當地在COVID-19大流行的初期階段和Delta流行時期,1至4歲的熱痙攣發生率分別為1.3%和3%,但到了Omicron階段,就明顯提高至9.4%,5歲至11歲病童的抽搐發生率從0%增加至3.5%。


抽搐、意識不清常合併發燒 居家該備用哪些藥?


由於小朋友抽搐、意識不清時,常合併發燒,張文靜提醒,家長應該準備額溫槍、溫度計,如果孩子發燒,在給予退燒藥物後,持續測量體溫,如果體溫往下降,就表示控制住,如體溫仍偏高,甚至往上升,就需提高警覺,立即就醫。


張文靜指出,出現首例兒童重症個案後,讓許多家長擔心,建議先備妥治療咳嗽、流鼻水、鼻塞、喉嚨痛、全身倦怠等常用藥物,且需注意保存期限及環境。


張文靜說,小小孩無法吞藥丸,在準備上述藥物時,最好以水劑為主,例如,止咳藥水等。此外,小孩子如果腹瀉,就容易脫水,建議家裡也需準備等滲透壓的電解水,幫孩子適時補充水分。


善用社區藥局資源 居家防疫管控更要確實


最後,張文靜強調,民眾可多加利用社區藥局資源,確認上述居家常備用藥的正確使用方式,包含不同年齡使用的劑量、用藥的時機等。當然,居家防疫的管控還是要做確實,才能減少病毒量的威脅,進而降低染疫的嚴重程度。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中醫遠距醫療助防疫 公費「台灣清冠一號」申請1次看
▸帕金森病友別擔心斷電、異動症 緩釋型藥物納健保給付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有一名33歲王姓男子覺得左側耳下有點腫脹,不以為意,結果腫脹沒有未消失,不只影響外觀,咀嚼進食也受到阻礙,就醫後才知道原來是腮腺腫瘤,俗稱「豬頭皮」,前往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耳鼻喉科接受開刀移除。 腮腺腫瘤放任不管 當心顏面神經麻痺 安南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劉金瑞指出,王男2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每逢光棍節總是只能怨嘆自己戀情短暫,難脫單嗎?根據調查,在亞太區有67%的民眾認為,性生活的和諧度在感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每5位女性當中,就有1位曾因伴侶有早洩問題放生另一半!   臺大醫院泌尿科主任暨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張宏江醫師表示,早洩為男性常見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心小感冒也會釀成呼吸道重症感染,併發肺炎住院!一位65歲阿嬤,因感冒久咳無法痊癒,某天突然喘不過氣,被送進急診,才發現併發肺炎。經醫師問診後,發現阿嬤曾是肺腺癌患者也是糖友,是併發肺炎高危險族群。台灣肺炎是第三大死因,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黃建寧總院長呼籲,幼童跟65歲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早產兒出生周數越少、出生體重越低,越容易發生併發症,甚至有死亡風險,因此早產兒防制最好從孕期就開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每位孕婦10次產前檢查與1次超音波檢查等,同時呼籲女性應避免吸菸、飲酒、使用非必要藥物,期盼降低早產兒發生率。   每年11月17日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