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兒童真性、假性近視怎麼分?假性近視原因與意思,預防重點避免兒童視力惡化

兒童真性 假性近視怎麼分?假性近視原因與意思,預防重點避免兒童視力惡化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資料來源/卓宛樺醫師

『一位7歲女童,因學校視力檢查未通過,帶著回條來就診。家長表示女童平日較為內向,在家、在學校都很乖巧,喜歡靜態活動,例如畫畫、看故事書等等,下課也都待在教室,假日也不愛出門。女童平時沒有在固定醫療院所追蹤眼睛狀況,只有佩戴眼鏡矯正度數。這一年來近視度數增加很快,新眼鏡戴了幾個月就看不清楚,半年內就換了兩副眼鏡。 卓宛樺醫師在門診為她重新散瞳驗光,發現眼鏡度數有矯正過度(overcorrection)的情形;重新驗配後,除了修正眼鏡度數,卓醫師也建議家長讓女童開始使用低濃度睫狀肌麻痺劑(俗稱散瞳劑),並進行適當的近視防治衛教:更提醒女童近距離用眼3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每天戶外活動盡量達2小時。接下來幾個月回診,女童配戴新眼鏡的矯正視力都維持在1.0,且近視度數相當穩定、不再飆升;而透過增加戶外活動,家長甚至覺得女童與家人、同學的互動關係更加良好。

據調查國內近視人數高居世界第一 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統計資料顯示,各國近視盛行率介於8%至62%之間,而根據衛生福利部近視歷年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國內6至18歲兒少近視率曾一度高達85%,其中青少年近視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占近20%,幾乎高居世界第一。孩子在學齡前一般來說還有一些遠視度數的「正存款」,倘若沒有維持良好的用眼習慣,很快「視力銀行」的存款就會用罄,變成「負債」的近視。

卓宛樺醫師指出,預防孩子近視的發生,目前的共識為增加其戶外活動以及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 經過睫狀肌麻痺劑點眼使睫狀肌放鬆除去假性近視的度數後再行驗光,若仍有近視度數便是真的近視了!一旦近視,一定要避免度數持續增加為高度近視,因為高度近視和視網膜退化、裂孔、剝離、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高度相關,不但影響視力,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失明。

卓宛樺醫師談到,減緩及避免近視的進展,治療方式可分為兩項,一為長效阿托品睫狀肌麻痺劑,一為角膜塑型片 一、長效阿托品睫狀肌麻痺劑:不同濃度的阿托品對於減緩近視度數增加皆有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但是,接受較高濃度之阿托品治療的孩子,相較於接受較低濃度之阿托品治療的孩子,停藥後會有較快速之近視進展。因此,與眼科醫師密切配合並定期追蹤、調整藥物是非常重要的。

二、角膜塑型片:目前較被廣泛接受的機制為角膜透過鏡片重塑後,透過周邊視網膜近視散焦(myopic defocus),減緩眼軸長增加以延緩近視進展。

然而,雖然睫狀肌麻痺劑及角膜塑型片的使用雖然對近視控制帶來治療的新契機,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視。一般而言,睫狀肌麻痺劑常見的副作用有瞳孔散大、畏光、近視力模糊等等,其對眼表面的影響也逐漸受到重視,可能造成結膜炎及淚液分泌減少;角膜塑型片常見的副作用可能來自於角膜磨損、清潔習慣不佳所造成的角膜潰瘍甚至失明以及眼表面狀態改變等等。研究報告指出,角膜塑型片在正常的使用下仍會降低淚液分泌、造成淚膜不穩定,故角膜塑型片必須在眼科醫師的監督下安全使用。

隨著睫狀肌麻痺劑和角膜塑型片使用的普及率上升,接受治療的孩子數量亦逐年攀升。想要兼顧近視治療之療效與安全性,務必遵從醫師的醫囑規律點藥,並配合醫師的建議定期回診追蹤。希望每位孩子在守住視力銀行存款的同時,也能有最低的副作用與最舒適的治療感受。 兒童真性 假性近視怎麼分?假性近視原因與意思,預防重點避免兒童視力惡化

現代人經常熬夜、3C產品不離手已成為共同的現象,要保養靈魂之窗你可以吃這個...... https://bit.ly/3zOHwZZ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3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8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4例死亡。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下午在防疫會議會後記者會表示,今天新增2名確診個案,1例感染源調查中,足跡較多在台北市,也有部分足跡在桃園市。桃園市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下午舉行防疫會議會後記...

閱讀詳情 »

屏東Delta發生變異株群聚感染案,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確診個案維持17例,確診接觸者、枋寮醫院病患及家屬採檢均為陰性,「目前看起來這案子應該是控制住了」。縣長潘孟安今也表示,屏東無新增確診,該群聚案匡列667人送集中檢疫所,也已全部解隔離。他強調,疫情獲得控制,縣府會持續監控,也謝謝隔...

閱讀詳情 »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台積電洽購輝瑞BNT疫苗的進度引發外界關注,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被問及,未來到貨後是否會讓12歲以下青少年施打?他回應,距離BNT到貨還有一段時間,現在相關的疫苗實驗都在進行中,「若屆時真的只有BNT可針對12-18歲的青少年施打,一定會保留給學生接種」。另外,今網路盛傳...

閱讀詳情 »

國內疫情確診數趨緩,但有專家指出要清零恐怕有困難。對此,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1)日表示,要完全清零不是不可能,但他坦言有社區群聚、社區傳播後隱藏的無症狀傳染者可能會存在。對於專家認為台灣要清零恐怕有困難,陳時中表示,每個人見解都不見得一樣。他坦言,基本上開始有社區群聚、社區傳播之後,「以C...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