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入秋氣溫驟降轉涼記得保暖 氣喘患者尤其該注意3件事

入秋氣溫驟降轉涼記得保暖 氣喘患者尤其該注意3件事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昨日(5日)開始冷空氣報到,北部、東北部轉溼涼天氣,高溫從33度降到今日(6日)最冷23度,另氣象局表示,周2至周6(6日至10日)均受東北風影響,北部、東北部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氣喘患者,注意氣溫下降多變,適時增減衣服保暖,以防因溫差過大,促發氣喘疾病之發生。


氣喘是慢性病 嚴重恐致死


氣喘是1種常見且可達嚴重程度的慢性病,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慢性咳嗽,咳嗽的同時可能合併痰音。由於氣喘患者的呼吸道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易受刺激物影響,且許多氣喘患者會因平時沒有症狀發生或暫時緩解,因而擅自停藥或減量用藥,導致氣喘反覆發作,嚴重時更可能會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遠離誘發因子 定期規律回診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12歲以下兒童氣喘的盛行率是5.6%,為避免氣喘發作,氣喘患者平時除避免碰觸誘發因子外,例如:塵蟎、灰塵、花粉、氣溫急遽變化、病毒感染及二手菸、三手菸、空氣汙染等,應當規律就診,以及遵從醫師指示按時用藥。


面對氣溫變化大的時節,王英偉提醒,氣喘患者應有效控制疾病,並牢記配合3件事,才能避免因為氣溫驟降而引發氣喘發作。


【第1件事】保暖衣物不可少:早晚氣溫變化大,適時的保暖不可少,隨身攜帶小外套、絲巾或圍巾,外出時戴口罩,避免接觸空氣中的汙染物質,以及吸入乾冷空氣,導致刺激呼吸道,引發氣喘。


【第2件事】清晨運動先暖身:淸晨運動前要暖身,及避免從事劇烈運動,由於清晨吸入大量較冷較乾燥的空氣,就可能引發呼吸道的變化,此外也應避免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時段或路段,從事激烈運動。


【第3件事】定期回診規律用藥:定期回診就醫,並遵醫囑正確及規律用藥,及配合專業醫師擬定適宜的治療計畫,調整治療,就能讓病情穩定控制。


更多NOW健康報導
▸包皮過長讓「男人味」噴發 這些情況建議「割」了再上
▸Hold住青春不動刀! 電波、音波、雙波拉皮怎麼選?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寒流等級的冷氣團來襲,造成各地氣溫將下探 10 度以下,這對於銀髮族的長者健康都是一項考驗,如何在寒冷天氣中讓長者,或是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者要注重保暖健康,將是大家關心的議題。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指出,因為天氣溫度的突然改變,容易造成有心血管疾病或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氣溫驟降,29歲的王小姐穿著短袖睡衣褲入睡後,在半夜嚴重抽腳筋,原本以為是一般抽筋,自行按摩舒緩後才再入睡,隔天卻發現無法下床行走,經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確診為肌肉拉傷,需安排熱療、輕微伸展運動與服用藥物才逐漸復原。半夜熟睡 會抽筋還導致肌肉拉傷?復健科吳政哲主任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3名新冠境外移入,分別由印尼與美國移入,確診3人都在完成檢疫前確診,因此不需匡列接觸者;另外,中國大陸日前公布台灣入境民眾在當地確診,指揮中心確認該名民眾是台灣第552例個案,在台灣已經符合解除隔離條件,應在疾病末期陰陰陽陽階段...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跨年夜包含桃園市與台南市等多個跨年晚會改成線上直播,台北市政府則維持開放入場,樂團五月天跨年演唱會也持續舉辦,今(1)日上午馬上傳出自主健康管理民眾前往觀看,遭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天網」揪出,防疫人員到場要求離開且開罰,指揮中心強調,不排除未來年節大型集會再次開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