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內外科裡應外合 切除胃黏膜下腫瘤

內外科裡應外合 切除胃黏膜下腫瘤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55歲的李女士在一次全身健康檢查時,透過胃鏡發現胃中有一處出現約1公分的平滑凸起情形,由於腫瘤較小,且位在胃壁黏膜下,單以胃鏡或外科手術切除,都有一定風險。收治這名女士的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尹文耀表示,由於無法順利判斷腫瘤是否為惡性,因此以切除免除後患,經由內、外科攜手合作,透過內視鏡超音波和腹腔鏡手術裡應外合下,順利切除腫瘤,也免去留下大傷口的疑慮。

尹文耀醫師指出,這位患者的情況很特殊,因為腫瘤小又長在胃壁黏膜下,若用胃鏡執行切片,不容易取出腫瘤組織,但若直接用內視鏡切片檢查或切除,則有胃部穿孔的風險;因此,必須選用外科手術。但傳統的外科手術,以剖腹方式進行,留下的傷口較大,若只用腹腔鏡手術,則無法精準定位,且也需要切除較大部位,造成切除小腫瘤,留下大傷口的結果。

為了順利治療,該院經由內、外科醫師一同合作,腸胃內科醫師曾志偉用內視鏡超音波,從內部確認腫瘤位置,並用燈光指出腫瘤所在,外科醫師則在內視鏡協助定位下,用腹腔鏡手術透過幾個小傷口,找到開刀部位,順利切除腫瘤。經過病理檢驗,腫瘤確認為良性,讓患者鬆了一口氣。

尹文耀說,一般胃黏膜下腫瘤傾向為良性,但惡性的可能性也存在,尤其當腫瘤大於2公分以上,惡性腫瘤機會高,不可輕忽。本次手術透過內外科醫師團隊合作,不僅能增加手術效率,恢復時間也短,讓病人成為真正的贏家。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589

相關推薦

讓生病成為延年益壽的開始- 小病,刺激身體排毒自救,一生無大病! 一病息災:生小病保健康! 你是個體弱多病的藥罐子,或經常被發燒、腹瀉、皮膚過敏等纏上的敏感體質,亦或是健檢紅字的常客嗎?嘿,先別急著瞎操心,也不用過度擔心緊張兮兮趕緊猛看醫生猛K藥,日本暢銷又長銷的作者兼醫學博士-石原結實將告訴你,其...

閱讀詳情 »

  便血分為無痛性便血和疼痛性便血,而無痛性便血多以上消化道疾病較為多見,如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等,下消化道則是內痔、直腸息肉。無痛性便血又有顏色觀症狀只說,上消化道便血可見腹黑、柏油黑、褐色、膿血,上消化道則是鮮紅。       便血日常護理 &n...

閱讀詳情 »

  林志玲對酒精過敏也是圈內人盡皆知的,酒後的林志玲總是面紅耳赤。林志玲還曾因為酒精過敏不願喝酒,而“得罪”那英。  那英在做客侯佩岑的節目時,曾講述了自己勸林志玲喝酒的故事。事情發生在有一年的嫣然慈善基金晚宴上,經紀人洪偉明帶著林志玲到處敬酒,正好坐到...

閱讀詳情 »

經痛是怎麼造成的 中醫診斷女性的經痛,往往辨證地從氣滯、血瘀、寒凝三個方面去考慮,一般造成女性經痛主要有以下三個因素。 1.遺傳因素。有的女性就有不少經痛病史的長輩,比如她的姥姥和母親都有過經痛,所以她的經痛與遺傳有一定關係。 2.飲食因素。有些家長對女兒的照顧比較馬虎,從小就給吃了太多寒涼的食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