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內外科裡應外合 切除胃黏膜下腫瘤

內外科裡應外合 切除胃黏膜下腫瘤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55歲的李女士在一次全身健康檢查時,透過胃鏡發現胃中有一處出現約1公分的平滑凸起情形,由於腫瘤較小,且位在胃壁黏膜下,單以胃鏡或外科手術切除,都有一定風險。收治這名女士的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尹文耀表示,由於無法順利判斷腫瘤是否為惡性,因此以切除免除後患,經由內、外科攜手合作,透過內視鏡超音波和腹腔鏡手術裡應外合下,順利切除腫瘤,也免去留下大傷口的疑慮。

尹文耀醫師指出,這位患者的情況很特殊,因為腫瘤小又長在胃壁黏膜下,若用胃鏡執行切片,不容易取出腫瘤組織,但若直接用內視鏡切片檢查或切除,則有胃部穿孔的風險;因此,必須選用外科手術。但傳統的外科手術,以剖腹方式進行,留下的傷口較大,若只用腹腔鏡手術,則無法精準定位,且也需要切除較大部位,造成切除小腫瘤,留下大傷口的結果。

為了順利治療,該院經由內、外科醫師一同合作,腸胃內科醫師曾志偉用內視鏡超音波,從內部確認腫瘤位置,並用燈光指出腫瘤所在,外科醫師則在內視鏡協助定位下,用腹腔鏡手術透過幾個小傷口,找到開刀部位,順利切除腫瘤。經過病理檢驗,腫瘤確認為良性,讓患者鬆了一口氣。

尹文耀說,一般胃黏膜下腫瘤傾向為良性,但惡性的可能性也存在,尤其當腫瘤大於2公分以上,惡性腫瘤機會高,不可輕忽。本次手術透過內外科醫師團隊合作,不僅能增加手術效率,恢復時間也短,讓病人成為真正的贏家。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58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失智症通常都是老人家居多,一般都是六十五歲之後才發病,但是也有早發性失智症會在四、五十歲就發病;醫師提醒,若是發現周遭親友在行為、情緒與語言有上出現異常,有可能是早發性失智症的徵兆,應及早帶其就醫評估,及早接受治療可以延緩退化。 以阿茲海默失智症及額顳葉失智症居多 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你家的孩子有長不高的問題嗎?如果發現比同年齡的孩子還嬌小,或是身高一直長不高,最好是能及早就醫診治!就有一名10歲女童身高僅135公分,出現發育特徵已經一、兩年,且當時骨齡已經超過12歲,研判初經即將來到,女童先進行性早熟的治療,但在一年內只長了2公分,醫師建議合併生...

閱讀詳情 »

  每天打掃衛生,家庭環境很乾凈?其實不然。家庭環境很可能只是看起來乾淨,有些物體早已受到了細菌的嚴重污染,在無形中 侵犯着人體健康。   如果存在以下症狀,很可能預示着家庭的某些角落滋生了大量細菌: 1、炎症反覆發作; 2、睡眠不好,容易疲勞; 3、傷口恢復慢,癤子長了又長; ...

閱讀詳情 »

3月6日為世界青光眼日。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一位不可逆的致盲眼病,一旦失明,將無法復明。但在我國,青光眼知曉率低,且其隱秘性高,只有10-20%的患者接受治療,80-90%的患者還不自知,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失明!     據研究統計,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有2100萬的青光眼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