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全台已逾4千人簽署預立「善終」 譚艾珍、歐陽靖母女也在列

▲譚艾珍母女參與預立醫療諮商,互為見證人。(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預約善終,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上旬,全台已約有4044人已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簽署預立醫療決定。而資深藝人譚艾珍和女兒歐陽靖也在台北慈濟醫院完成諮商,經醫師與諮商團隊解說之後,互為彼此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的見證人。

《病人自主權利法》是在今年1月6日正式上路,只要符合末期病人、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病人疾病狀況等5條件,且有預立醫療決定者,醫療機構或醫師得依其預立醫療決定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台北慈濟醫院表示,今年開辦「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以來,已為超過百來位民眾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及上傳註記於健保卡,連譚艾珍和女兒歐陽靖也一起預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完成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

譚艾珍說,自己和女兒都簽署了DNR(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她曾見到許多案例面臨家人到了生命末期,很難抉擇是否繼續維持無生活品質的生命?還是拔管讓病人好走?因此鼓勵大家都來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讓家人彼此都安心。

身兼作家、演員和馬拉松跑者多重身分的歐陽靖,也有超越年紀的定見,認為「生命終止的那一天,不一定是遠或近,那一天必定會到來,先做好準備,總比到時措手不及好」,覺得年輕人反而可以更早決定自己要如何面對生命最後的時刻。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醫師,同時也是台北慈濟醫院倫理委員會總幹事及放射腫瘤科醫師常佑康表示,臨床上接觸許多重症病人,由於根深蒂固的文化禁忌,避談死亡,卻在病情變化、突然面臨重大決定時,因為不知道病人的想法,家屬在壓力下多傾向繼續治療,或施以違反病人意願的心肺復甦術。

常佑康鼓勵,民眾要在自己健康的時候,仔細評估選擇面臨生命盡頭時,希望能以什麼樣的方式接受醫療照護,拿回決定善終的權利,避免將來那一天到來時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也不要把是否繼續接受醫療的困難決定留給家人。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可愛又脆弱的小嬰兒總是會受到周圍大人的保護,深怕他們受到任何一點傷害,英國哈莫妮蘿絲(Harmonie-Rose Allen)的父母本來也是這麼想的,但在去年九月的時候,哈莫妮卻感染了嚴重的腦膜炎,讓還沒有1歲的她要被截去四肢…   ▼英國的小女嬰哈莫妮。在去年九月她突然在半...

閱讀詳情 »

大家普遍認為侏儒的力量比較弱小,但是美國佛羅里達州52歲的男子Anton Kraft卻不同。他雖然是一名侏儒,卻能夠舉起體重四倍的重量,是世界上最強壯的男子。Anton的身高只有132公分,不過他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至少要 比自己高30公分以上,現在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132公分的A...

閱讀詳情 »

2歲的強強是家裡的獨子。一天,在家裡玩玩具的時候,突然就開始流鼻血了。強強馬上跑到媽媽面前,媽媽看到連忙讓孩子仰起頭,並且立馬用衛生紙堵住鼻孔。(圖片非當事人) 可是沒有多久,強強就覺得緩不過氣。覺得胸悶開始急速的用嘴巴大口大口的吸氣。接著,孩子眼前一花,就倒在地上。   媽媽看到這個情形...

閱讀詳情 »

最近在台灣最紅的話題,除了選舉以外,就是臺北市政府最近公佈了城市中埋在地底的飲用水管線,其實有許多部分還是停留在1970年代沿用到現在的「鉛管」。在整個台北市當中,有高達605個路段仍使用鉛管來傳輸飲用水,總長竟有驚人的106公里這麼長。 影響的範圍包含了3萬戶的台北市民,這是非常令人頭皮發麻的資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