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台首例!老翁遭蜱蟲叮 確診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

全台首例!老翁遭蜱蟲叮 確診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首度出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確定病例,個案為北部70多歲男性,近期未出國,但常至山區活動,10月24日至11月2日間因陸續出現發燒、嘔吐症狀多次至診所就醫,又因出疹與意識改變,3日收治住院,採檢通報疑似登革熱,16日判定陰性,再經防探究與檢驗,13日晚間檢驗判定為SFTS病毒陽性,目前病情嚴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SFTS屬於蜱媒病毒感染,於2009年首度於中國大陸發現,近年中國大陸、日本及南韓皆有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發生,致死率約5%至15%,疫情多在5至10月,主要發生於山區及丘陵地區,透過SFTS主要病媒長角血蜱之叮咬而傳播。

 

羅一鈞接續說,SFTS潛伏期約7至14天,人類遭帶有SFTS病毒的蜱蟲叮咬後,咬傷部位多會出現紅腫、皮疹、水皰或瘀斑;感染者多數有發燒、噁心、嘔吐及食慾不振、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的情形;少數患者還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SFTS雖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但透過積極之支持性療法可降低致死率。另直接接觸急性期病患高病毒濃度的血液或體液,也可能導致感染,但實際案例極少,顯示長角血蜱叮咬仍為最主要傳染途徑。

 

個案由於是SFTS在台灣首例,因此在確診上有些難度,一度判斷為登革熱,卻檢驗陰性,直至11月18日召開專家會議才確認,並且感染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序列與日韓流行株相近,與中國大陸病毒株較為不同。

 

目前個案因SFTS合併綠膿桿菌菌血症及凝血功能異常,持續於加護病房隔離並接受輸血及抗生素等治療,其同住接觸者及就醫接觸者共68人均無不適症狀,將持續監測至11月27日。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王錫杰表示,蜱蟲俗稱「壁蝨」或「八腳怪」,以棲息草叢、樹林等野外環境為主,此次引發台灣SFTS首例的蜱蟲,與寄生貓狗的蜱蟲不同,民眾不需過於擔心,但前往山區或草地較多的區域,仍必須特別小心,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這些區域,應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塞進襪子或鞋子裡;衣物及皮膚裸露處可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的防蚊蟲藥劑,結束戶外活動後應檢查是否遭蜱蟲叮咬或附著,若發現遭蜱蟲叮咬,應使用鑷子夾住蜱蟲的口器,小心將其摘除,避免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儘快沐浴更衣,以降低感染機會。

全台首例!老翁遭蜱蟲叮 確診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

▲疾管署提醒,微小扇頭蜱是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主要病媒。(圖/疾管署提供)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新北報導】現年40歲的阿財,曾跟著媽媽遠赴南半球生活,30歲那年起,阿財發覺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甚至總覺得有祕密的特務組織企圖傷害他,他忍不住大吼大叫,驚動鄰居報警將他送醫。家人起初以為是「卡到陰」而求神問卜,但送醫後確診為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根據中央研究院的研究顯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盛行率,在台灣兒童間高達5至7%,以往被認定為與遺傳有關的病症,如今卻與過敏、貧血、免疫球蛋白較高等有相當程度的關係,也就是說孩童的過敏症狀其實與過動呈正相關。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過敏一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參加選舉造勢時,發現臉歪一邊、眼睛無法閉起來而就醫,判斷為過度勞累導致病毒感染,引起顏面神經暫時麻痺。經治療休息後已返回行政院上班。北市聯醫和平婦幼神經內科王培軒醫師接受「健康醫療網」專訪時表示,像是天氣變冷、感冒及熬夜,一旦扺抗力變差,不分男女老少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全台灣有超過150萬的糖尿病患者,而根據資料統計,有45%患者飲食控制認知錯誤,台灣營養學會營養師鄭師嘉表示,許多糖尿病患者需進行少鹽、少糖、少油等飲食限制,而為了有效控制血糖,試圖依靠飢餓療法等極端方式,不但無法有效控糖,反而容易使血糖範圍飄移、熱量不足造成身體機能失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