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公廁的病菌會飛!上廁所的3個錯誤動作

公廁的病菌會飛!上廁所的3個錯誤動作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來台灣民眾防疫觀念高漲,許多人一到公共場所,就會先到廁所洗手,確保個人健康,但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警告,公廁馬桶氣旋恐讓清潔不成,反變沾染病菌的來源!

根據研究,馬桶沖水時產生的瞬間氣旋會讓病菌、微生物飛散在空中,形成氣溶膠傳播,存活在空氣中至少1個半小時;國外媒體報導,沖馬桶的氣旋會將糞便、病菌或微生物噴到4.5公尺距離之遠,進而落在衛生紙、門把等周遭物品上。

根據上述研究亦指出,在醫療機構中的公共廁所、因沒有馬桶蓋或者是沖廁所時沒有蓋蓋子,導致馬桶周遭環境受到污染,讓如廁的空間佈滿致瀉病菌,這會讓本來想要到廁所進行清潔動作,反而可能接觸到更多病菌。

病菌隨氣溶膠存活空中3小時 公共洗手間恐淪衛生漏洞

尤其新冠病毒前陣子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會經過氣溶膠傳播,病毒在空氣中可存活長達3小時,病毒在紙類存活更高達24小時,大幅提升在公廁沾染病菌的風險。過去香港也有報告指出,發現一棟大樓裡,因為最初發病病人的排泄物通過氣溶膠傳播,從樓層裡的下水道和排氣扇迅速擴散,造成整棟樓內SARS大爆發。

黃軒強調,民眾和業者更應該正視公共廁所的環境衛生、衛生紙使用盒的重要性,才能避免公共洗手間成為防疫的缺口。

潛在風險一:開放式外盒

除了沖馬桶造成病菌的氣溶膠傳播外,公共洗手間「衛生紙」更是隱藏危機。由於現今公廁的衛生紙,多半是開口朝下的開放式使用盒,沖馬桶時所產生的氣旋會將馬桶內的細菌、微生物帶到衛生紙上,造成使用者可能使用到被汙染的衛生紙。

潛在風險二:找捲筒衛生紙紙頭

很多人都有共同的經驗,就是捲筒式衛生紙會找不到抽取的紙頭,所以需要碰觸整捲衛生紙,慢慢轉個好幾圈才到開頭,這樣的抽取方式,未用紙捲可能會被許多人摸過,而大幅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

潛在風險三:擦手紙別人抽完換你抽

大多數公廁不提供擦手紙,即便有也是開放式的使用盒,抽取時容易沾染和碰觸到下一張擦手紙,提高受汙染的風險,建議擦手紙使用盒最好密封式的,較能系統性地防止人為抽取時造成的接觸感染。

勤洗手,減少用手觸碰,才能遠離疾病,但洗完手若沒有擦乾,容易受環境細菌沾染,比洗手前還髒。黃軒建議,盡量少使用蹲式馬桶,因為蹲式馬桶沒有蓋子可以蓋,易增加病菌感染風險;另外,使用坐式馬桶沖水時一定要蓋上蓋子沖水,慎防病菌飛散到空中及汙染到周遭物品。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 醫美產業逆勢增長原因揭密

高CP值肌膚保養之道 擦保養品、醫美治療雙管齊下

家有鼻炎過敏兒好苦惱! 最新「減敏療法」擺脫鼻過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1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近來網路流傳:「睡前準備一杯滾燙開水、蓋上杯蓋,放置於床頭,讓開水經過一夜的放置,從滾燙到自然降溫,就能成為中醫俗稱的『還陽水』;第二天起床後立刻飲用,對健康益處良多」的說法,引起不少長輩瘋傳。但中醫真的有所謂喝「還陽水」能幫助養生的論述嗎?且聽專業中醫師怎麼說! 真有「還陽水」存在?專家來解答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千萬別忽視糖尿病,因為它會帶來失明的危險!一名20多歲男性,10歲左右即被確診為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但他長期忽略眼睛需定期檢查,直到半年前,兩眼開始出現視力模糊情況,檢查後才發現兩眼玻璃體都出血,其中左眼甚至還伴隨嚴重黃斑部水腫,若再拖下去恐怕就會失明。糖尿病視膜網病變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依據衛福部死因統計,每年約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肝臟無神經系統因此產生病變時,人體往往沒有感覺,導致病發時,通常病況都已惡化預後較差。肝臟每天需要處理大量排毒相關工作,最好的護肝方式就是減少肝臟的工作量,或是針對肝臟補充有益處的營養素、充足睡眠、均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原廠生物製劑(單株抗體類等大分子藥物)在專利保護到期之後,其他藥廠或生物科技公司將可利用已有數據,來生產「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不同於小分子學名藥,生物相似藥的開發門檻更高,多家外商製藥開發廠將加入爭奪生物相似藥治療市場。日前台灣藥物經濟暨效果研究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