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輕忽糖尿病! 小鮮肉及女作家險失明

輕忽糖尿病! 小鮮肉及女作家險失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千萬別忽視糖尿病,因為它會帶來失明的危險!一名20多歲男性,10歲左右即被確診為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但他長期忽略眼睛需定期檢查,直到半年前,兩眼開始出現視力模糊情況,檢查後才發現兩眼玻璃體都出血,其中左眼甚至還伴隨嚴重黃斑部水腫,若再拖下去恐怕就會失明。

糖尿病視膜網病變 已成失明主因之一

成大醫院視網膜科主任張義昇說明,以這名男性為例,黃斑部水腫初期症狀只能從「視力模糊與否」來判斷,外表完全看不出來,若非經由專業儀器檢查,患者多半已罹病卻不自知。長期罹患糖尿病會造成眼底缺氧,進而刺激血管新生因子增生,造成血管滲漏,最後演變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黃斑部水腫。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為背景性、前增殖性和增殖性三個等級,其中以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危害視力最嚴重。但不論是哪個等級,張義昇強調,「都可能合併黃斑部水腫,造成視力減退。」

張義昇表示,大約三成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會併發視網膜病變,依照糖尿病史不同,發生視網膜病變的危險性也不同。統計顯示,若罹患糖尿病史超過15年以上,高達8成機率會併發視網膜病變,罹病越久,危險性就越高。

新型抗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 長效療效佳

張義昇也曾遇過一名40多歲的女作家,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卻拖到視力模糊才肯就醫,檢查結果兩眼都有黃斑部水腫,確診後使用新型抗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合併雷射治療,才將血糖控制住,目前症狀穩定,視力模糊的狀況大幅改善。

黃斑部水腫的治療藥物中,以抗新生血管因子效果最好,張義昇表示,和過去治療相比,效果更明顯且持久,患者除了剛開始第三到第五個月需要每月注射1針外,之後只要每2個月定期治療一次。統計顯示,多數患者注射12-15針後,皆有明顯療效,若再搭配血糖控制,視力甚可恢復到接近罹病前的狀態。

張義昇建議,糖尿病患者一旦確診,就要定期檢查視力,若病史短、無視網膜症狀,每年應檢查1次;若眼睛已出現症狀,且病史久,建議每3到6個月就需要檢查1次,並好好配合醫師治療。

此外,40歲以上民眾也應接受國民健康署每3年1次的免費健檢,早期發現糖尿病,早期透過正規藥物、飲食和運動妥善控制血糖,避免產生視網膜併發症。張義昇提醒,抽菸會使末稍血液循環不良,從而提高視網膜病變的罹病機率,糖尿病患者務必要戒菸,多管齊下,才不會「朦朧美」找上門。

諮詢專家:張義昇(成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暨視網膜科主任/成大醫學系助理教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6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狗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新北市政府動保處在8月26日國際狗狗日這一天要向民眾呼籲,愛護狗狗支持認養不棄養觀念,民間企業當天開放帶狗狗上班,只要聯繫動保處,將安排公務獸醫師,到公司為狗狗免費施打1劑狂犬病預防針,優惠並加碼到8月底止,鼓勵民間企業打造友善動物環境! 寵物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子恩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公布,國內新增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例死亡。對於「+0」破功,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遺憾。不過,他也宣布疫苗人口涵蓋率已超過四成,到年底可望達到七成。另外,對於即將到貨的BNT疫苗,他表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出現首例接種中國大陸國藥疫苗突破性感染個案;今(26)日中央流席疫情指揮中心公布6名境外移入個案,當中案16054曾在4月24日與5月21日,在中國大陸接種國藥疫苗,擁有完整保護力入境仍確診感染。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案16054確實是台灣首例完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周一(23日)高端疫苗開打,傳出4例接種後死亡事件,非常巧當中2人都有主動脈破裂,讓民眾觀望態度增加,外界判斷可能出現緩打或「爽約」潮,今(2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未見民眾施打意願減退。 陳時中表示,8月23日高端疫苗預約接種率92.8%,次(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