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再生療法促傷口快好!八旬糖尿病長者得救

再生療法促傷口快好!八旬糖尿病長者得救

台灣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的長照褥瘡、糖尿病、意外傷患等等慢性病照護已經成為醫療沈重的負擔。

像三軍總醫院就跟臍帶血業者合作,研發透過幹細胞治療幫助病患皮膚再生,成功救回截肢長者的性命。衛福部近幾年積極推動《特管辦法》,多家醫院申請,包括癌症治療等,次長石崇良也說,明年也將加速整合民間及醫院,讓病患有醫療上的新選擇。(民視新聞/林秀宜 吳俊德 台北報導)


你可能還會想看:

「國際再生醫療」跨域論壇 盼台灣醫療接軌國際

Date:2020-10-21再生療法促傷口快好!八旬糖尿病長者得救

透過視訊分享國外再生醫療的發展成果,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與經濟部,共同舉辦論壇,特別邀請國外廠商連線簡報,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表示,「現在我們看到八仙塵暴,最嚴重的那四、五個案例,他們幾乎皮膚沒有色差,也不需要做復健,這是讓我們覺得很驚豔。」,以八仙塵暴為例,當時患者的皮膚嚴重燒燙傷,後來幾位傷勢較重患者,就是透過再生醫療技術,不但沒色差也不須復健,復原成果令人驚豔。

再生療法促傷口快好!八旬糖尿病長者得救

再生醫療產業蓬勃發展,各國相關產業鏈也逐漸成形,但在技術上卻面臨一些挑戰,包括大量培養細胞的技術,原物細胞的供應輸送、成本、標準化的檢測方法,林世嘉說,「大家都是在於說,用自動化的時候降低成本,我就不用用一個碩士、一個博士,一天24小時顧這個細胞,顧兩個禮拜。」

再生療法促傷口快好!八旬糖尿病長者得救

要突破現階段困境,除了技術上的革新,更需要政府的支持,林世嘉回應,「有一個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現在卡在立法院,卡了兩、三年一直沒有出來,法規環境如果不健全的話,這個學研的人會不太敢做很多的投入,那資本市場也不會有資金投入,就會失去這個發展的機會,會非常的可惜。」

工業局民生化工組長李佳峯表示,「未來要產業化的規模,這些相關的法規也要持續的完備,這樣我們這個產業,不管在技術或者是法規,這整體來做發展,這個產業的規模化才能夠完整。」,看準未來發展趨勢,透過國際交流,期盼台灣的再生醫療,接軌國際。

(民視新聞/翁有繼、黃啟豪 台北報導)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台灣的尿毒症(末期腎衰竭)發生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目前約有9萬名因為尿毒症正接受定期透析治療的病患。依據台灣腎臟醫學會2018年的統計資料,台灣尿毒症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523人,盛行率為每百萬人口3,587人。尿毒症的新病人中,46.2%是糖尿病患者,可見防治糖尿病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關節痛,忍一忍就好?」、「關節痛只是因為工作太勞累?」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種好發於中年女性的自體免疫疾病,馬偕紀念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李惠婷醫師指出,除了造成關節慢性疼痛之外,還會持續破壞關節,漸漸造成關節變形,甚至導致失能,可不是個「忍一忍就好」的小毛病。 迷思1:類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俗女養成記》一劇,圍繞在陳嘉玲從小到大的人生際遇,在40歲時,感情失敗、沒了工作,回到家鄉從頭開始,最後懷了孕,並在產台上掙扎痛苦的陳嘉玲,因媽媽一句:「陳嘉玲,你現在做媽媽了,要像個大人一樣,媽媽在旁邊,你不用怕」,讓嘉玲繼續堅強將孩子生出來,這一句話賺人熱淚,卻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5歲的陳媽媽長期為退化性關節炎之苦,兩膝軟骨早已磨損殆盡,幾乎無法行走,連強效止痛藥也不能緩解,家屬勸說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但她聽朋友說,術後的疼痛及腫脹不適感,十分難忍,她遲遲沒有答應,生活品質一天比一天差,整天唉聲嘆氣。人工關節置換術 術後併發症常致病人怯步振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